千里汉江谱写大国建造新篇——记中交二航局襄阳东西轴线鱼梁洲段项目

创新+智能

引领沉管隧道建设大国智造新征程

“港珠澳的成功为我们指明了沉管建设的方向,作为国内影响力巨大的内河沉管隧道工程,我们更加注重技术上的创新和智慧基因的引入,这不仅是基于现实的选择,也是我们对未来的谋划与把控。”

项目总工程师孙晓伟口中的“现实”指的是:100年的国际一流高设计标准;沉管隧道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的建设目标;5.4公里陆地、水下深基坑群施工的安全高风险;全断面顺浇、“先铺卵石基础”等多项国内国际首次技术攻关。而“未来”就是:沉管隧道建设全面领先。

要提高要进步,就必须要创新。二航局东西轴线项目自进场之初,就成立了“孙晓伟创新工作室”,以技术创新为先导,从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特殊材料、智能建造等多个领域入手,为项目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基因,实现由“二航制造”到“二航质造”+“二航智造”的跨越,实现了“三个最大”和“七个首创”。

“三个最大”为:世界最大规模千米双轴线沉管预制干坞;国内最大规模临江超厚砂卵石强透水地层超深超大基坑;国内最大规模超深格型地连墙岸堤防护结构。“七个首创”为:沉管隧道先铺卵石基础;沉管隧道不设立止推构造陆域最终接头;沉管隧道全断面整体式顺序浇筑预制;全漂浮式整平船进行水下基床铺设;柔性压载水袋进行管节压载;装配式端封门结构;GINA止水带国产化。

其中,GINA止水带是实现沉管隧道建设最后一个部件国产化的关键,而这一技术之前一直被荷兰、日本等少数国家所掌握。为打破垄断,项目部成立了攻坚小组,成功研制出了国产首条GINA止水带,其密封性、止水性、稳定性均达到国际标准,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更是达到了“无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的一级防水要求。

由二航局自主创新研发的高精度沉管基床整平船,利用船舶自动锚泊系统实现船体智能追踪目标位置的自动化移船技术,综合抛石管端部声呐测量及高程补偿技术,可对汉江水下25米的河床进行误差只有±4cm的高精度卵石铺设整平,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

2019年11月,远在武汉的二航局生产管理中心通过无人机和智能安全帽,对襄阳市东西轴线鱼梁洲段项目进行远程安全检查;2020年4月,国资委通过好视通平台,用无人机及远程通讯对该项目进行了远程安全检查。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不用长途跋涉,待在办公室里就能看到项目现场施工情况,还能与基层管理人员进行视频语音交流,提供技术指导,对项目进行穿透式管理。

项目党支部书记宋文健认为,用智能手段去进行现场管控,有效地引导了工人主动去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将出现一批拥有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沉管预制等智能技术的产业工人,一场由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项目工地悄然孕育。

东汊水上工区沉管浮运

安全+温情 打造“一 六化”全方位立体化安全体系

“安全工作没有做好,那么所有工作都是‘0’。为了全力确保项目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在项目部推行‘一 六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全力护航千里汉江第一隧建设。”项目安全总监黄华说。

所谓“一 六化”是指项目部织密全员履职尽责一张 ,安全管理务实化、设备管理系统化、安全防护标准化、安全监管智慧化、绿色环保专业化、安全文化多样化。以“一 六化”为基础,将责任落实挺在风险管控前,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履责;将风险管控挺在隐患排查治理前,筑牢风险管控隔离屏障;将隐患排查挺在应急救援前,高筑安全生产坚实防线,全方位打造立体化安全体系。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内河沉管隧道工程,东西轴线项目施工现场存在设备数量多、种类杂、大型化、专业化等方面问题,为项目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项目部把本质安全前置抓实,对设备进行严格的管控,提出并推行了“智能化控制”的管理办法,对每一台设备进行专管专控。

“我们每台设备都必须录入指定人员的指纹,一个指纹对应一台设备,这样每个人只可以启动自己的设备,防止随意更换操作人员。”定人定机管理,建立设备单机档案的措施,落实了“本质安全”前置工作,让所有的设备都有档案可查,实现设备从入场、登记、检验、考核、培训、维修、退场等全过程一套档案,这也正是设备管理系统化和安全监管智慧化的一部分。

所有安全工作围绕的中心都是“人”这个主体。为真正地将安全管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人,项目部将温情文化融入到安全管理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每月对所有工人设置一个基础积分数,每个工人每个月按照操作规程戴好安全帽、穿好反光背心都能获得一定的加分,而如果工人在现场发现违规操作或者安全隐患并通知我们,那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加分。”当达到一定分数,工人们就可以在安全超市兑换到牙膏、洗发水和沐浴露等生活用品,同时对在安全管理工作中突出的工人进行奖励,这极大地调动了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项目部还聚焦建设者家属对工地施工安全的关心,录制《家人的嘱托》视频,通过数十位管理人员和工人的父母、妻儿等亲人出镜寄语,用情真意切的话语感染远在他乡生产一线的亲人。邀请优秀班组长分享安全经验,为安全先进个人家属邮寄“安全日历”“安全感谢信”,让温情成为促进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2020年7月底,沉管浮运注水过程中

党建+人才 聚焦重点难点彰显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作为一个大型工程项目,东西轴线在人员需求的巅峰期,拥有党员40余名,占项目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如何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凸显出来,是摆在项目党支部书记宋文健面前的一大课题。

经过长时间的磨合、讨论和优化,项目党支部最终确立了“聚焦项目重难点,以一‘岗’一‘比’一‘赛’,全面激发项目全体建设人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的主线。

所谓“一岗”,是指依托孙晓伟创新工作室,成立“内河沉管隧道创新党员示范岗”,推动项目各项创新工作开展及沉管建设全产业链国产化进程,让关键岗位有党员把关、关键课题有党员研究、关键技术有党员攻关、关键时刻有党员带头,引导党员身先士卒,激励带动广大职工为打造品质示范工程做贡献。

而一“比”一“赛”,则是针对项目体量大、工期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项目党支部开展“三亮三比三创”和“六比六创劳动竞赛”主题活动,让比学赶超成为项目建设的内生动力,让工匠精神成为品质工程建设的灵魂。

准确地把握住整个项目的要点,让项目党建工作得以有节奏、有方法、有目标地顺利开展。而党员带头冲锋,也催生了大量的建设成果,极大地鼓舞了一线人员的工作动力。

党旗飘扬在施工现场

自主研发建造“浮式整平船”。实现柔性定位系统下精确铺设基床作业;自主研发建造全断面无拉杆液压台车模板系统,实现了沉管全断面顺浇,大大提高了沉管预制速度;自主研发三向可调台车,助力装配式端封门成功应用。在“内河沉管隧道创新党员示范岗”的加持下,目前二航局东西轴线项目已自主研发11项创新技术工艺,申 专利24项,为沉管建设树立了榜样。

而在人才培养方面,项目党支部还依托大项目人才培养优势,项目搭建多个岗位建功、成长成才载体,开展技术员季度知识考试、技术质量交流、技术员岗位技能竞技等各项培训比武活动,以“1+1+1”(师傅+师兄+徒弟)模式,强化师徒传帮带,保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升。

“支部工作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让支部和党员发挥出‘1+1>2’的效果,为生产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项目党支部书记宋文健说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 酬。24小时 料热线027-86777777。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