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的好朋友,NICKEY。我认识中的李哥,风趣幽默,经常在微信群里发一些国外的工程机械美图,有超长的履带起重机、巨大的船用起重机、霸气的成槽机,各种彩色涂装,十分惹眼。关于他,还得从17年前开始说起。
“年轻的时候不拼,等什么时候?”
17年前的李哥高中毕业后回家待了一年,那时正值2000年,他的亲威做工程基础已有十几年时间,在家闲着没事做的李哥就跟着亲威到各工地走走,谁知道这一走就走了17年了,误打误撞的进入了这个行业。
2000年广州开始建设新的白云国际机场,当年他们还只是一个挂靠别人资质才能接到工程的私人队伍,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十几年桩基施工的队伍接到了那一年最大的工程:新白云国际机场的航站楼一半的桩基础施工和出入高架的一半桩基础,做这个工程是他最辛苦的时候,每天早上7点,出门不仅要出外采购配件,还要跟踪其他工程项目,兼顾施工资料的整理,那时候每天都是机场和市区来回跑,一个人要做多样工作,忙得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而这样的日子足足熬了两年多,李哥笑着说:“当年自己简直就是个大内总管”。
几年后又接到了一个新的项目:广州黄埔大桥拉索锚定连续墙施工。“我们用冲击钻负责打导向孔,然后甲方用成槽机抓上部泥土,下部花刚岩刚用双轮铣完成。“这个项目他看到了人生中未曾见过的新设备:神刚150吨履带吊、成槽机、双轮铣。
神刚150吨履带吊
成槽机
双轮铣
“没想过世上有这么先进的设备,效率有这么高,感叹国外的东西就是牛,后来了解到这台双轮铣价值3000多万,吓死人了,光租金就100万/月,还没包括燃油和每个星期更换的液压油,铣头牙齿损耗件等费用”,经过这个工地李哥发现了不同设备优势能给自己和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于是心里暗自发狠“一定要把这个东西搞懂,有机会也搞一台”
06年李哥的队伍接到了完全独立的地连墙工程,广州六号线海珠广场站。07年,为了顺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广州兢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同年又先后接到铁一局深圳的几个地铁站地连墙施工,由于之前都是租用成槽机,于是李哥跟老板提出公司如果想一直发展下去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设备,不能全靠外租应采购成槽机,当时老板也同意了李哥的想法,就这样公司采购了第一台成槽机,抚挖的ZLD80。
除了打理越来越多的机械,在这一年他年买下了二手卡特200B,也开始管理自己的设备,时间变得越来越紧张,因为他深知自己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
这一年李哥跟另一台租回来的挖机师傅学开挖机,只学了半天基本动作,之后就是有时间都上车摸机,而那师傅跟自己年轻也差不多,所以很合得来。后来也给他挖到公司来了,现在成了一名成槽机司机。工地后期公司的抚挖改回作吊车用,李哥又同时学会了吊车的操作。记得09年春节过年,工期紧不能停工,冲击钻得留有工人开工,但设备司机都不愿留下过年,工地没司机怎么办?因为深圳离广州不远,李哥一个人顶上,留下来配合工人干活,又是吊车又是挖机,一直干到除夕傍晚才回广州,年初三又回深圳。“现在想起来虽然辛苦,但却学到很多和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李哥对这段经历特别难忘,不禁回忆起最惊险的那次施工“
施工中危险无处不在,有次吊装钢筋 ,快吊装完毕的时候吊装用的扁担穿钢丝绳的圆钢断了,整个笼了掉下来了。幸好离下放点还剩两米左右,而且是插入的槽内,没造成人员受伤,最后检查断口位置其实有旧口,是检查工作没做到位,加上“扁担”也用了很多年,圆钢老化,最后各工地的全部“扁担”都更换,以免再次发生事故。
“ 没有捷径 不懂就学”
2012年3月8日他第一台挖掘机卡特彼勒200B出现问题,于是上 找相关内容,就注册了铁甲,“李德俭取了一个论坛名字叫:NICKEY每天来论坛看帖查找资料,渐渐地发帖、回帖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从什么都不懂,到学开挖掘机、成槽机、吊车..一有时间就去查看国外的比较先进的设备资料,研究先进的工艺,李哥没有放过任何一次学习的机会。
“把握机会的同时,守住底线”
2015年那年,李哥和另外一个公司竞标南昌八一广场地铁的标段项目,在投标过程中,一直坚持原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但成本不能降低!最后项目被另外一家公司拿走了。该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八一广场站后期开挖出现涌水涌沙,路面出现宽约几十平米,深约八米多的塌陷,花了好几天才回填好,且在当地已经上了新闻,甲方现在还后悔当初的选择,直到现在,李哥依然坚持这个原则,虽然放弃了很多的项目利益,但也让自己在行业里面肃立了口碑,为以后的业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两年他又看到了成槽机里面的机遇,打算和朋友合伙再搞租赁,虽然这个机器早就有人在做,在广州就有一个老板买了新的机器,做了一年后,发现机器旧了,工地就会考虑更新的机器,结果没多久就放弃了。现在之所以还敢投资做,是因为自己丰富的经验和足够的周转资金以及强硬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就是口碑。
发展过程中的艰辛日子到现在看来虽苦,但到了收成的时候却是最甜的,同时也从劳动力密集型施工转型到现在的机械化施工,不仅减少人力使用,也缩减了成本支出,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竞争中争得先机。也是因为各种段经历,17年,从一个小施工队发展到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公司,让他从一个打工仔到现在公司里管着几十台设备。
李哥并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背后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和勉励。提起嫂子,李哥很庆幸自己能遇到自己的初恋,并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两个人对生活,对金钱没有那么大的期望,有多少钱就多少钱的生活,知足常乐,无需过分追求物质生活。
李哥回忆起07年后去深圳做地铁的日子,要在那边驻守,经常一个礼拜,10天回一次家,接着大的小孩出生了,慢慢开始李嫂一个人忙不过来。10年又去了长沙湖南发展,基本20天,一个月左右回一次,李嫂依然一个人抗下了所有的家务,李哥也知道就老婆一个人带小孩又要照顾老人家很辛苦。为了缓和家庭关系,去了两年李哥就回广州了,主要跟下广州和附近城市的工地,外地工地上的事就电话沟通或者紧要的才去。两公婆互相理解、互相包容是对家庭最好的贡献。
相信还有很多像李哥这样的人,在工程机械行业里摸爬滚打,遇到困难的时候,咬着牙前进,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事业,双手缔造自己的王国。总之这个行业还是充满机遇的,但前提是你要准备好,迎接下一次挑战!
各位甲友把机器舞出花来,你需要几年?
你有没有这样的故事呢?欢迎回帖一起交流
开塔吊其实特别简单,女塔吊司机3分钟教会你!
啥都不说了,世界上最牛的起重机违章停车!
大学生坚持8年每天画挖掘机,现已达到“大师”级别!
16年的老兵深夜开挖机,通宵不睡只为老百姓用水!
从开拖拉机到转行开挖掘机,1个农村机手的成长路有多漫长?
他连续10年给铲车加自来水,最后的结果令人吃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