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标失败转外销的巨丑卡车炮——CS/SH4型122mm卡车炮

2016年珠海航展中曾经出现过一款122mm车载榴弹炮,该炮可谓是昙花一现,后来的航展中再未出现。这就是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研制的CS/SH4型122mm卡车炮。它事实上是竞标中型高机动122毫米车载榴弹炮项目的失败产物,最终成功的就是现役PLC-161卡车炮。

CS/SH4型卡车炮当时出现时确实是轰动一时,原因无他,实在是丑出天际。该车使用的还是一汽MV3系列的CTM133型4×4越野战术卡车底盘,采用双排5人编制驾驶舱。CTM133采用了CA6DL2-35E3R柴油机,可升降的“门式”桥及前后双A型摆臂独立架构,液气悬挂,高压共轨供油系统和超低温水暖加热器,可以保证在零下41度的环境温度下顺利启动,信息化、机动性、防护性都大大加强。但是也不知道那个设计师是怎么想的,原来还比较耐看的驾驶室变成了一个圆脸胖子平头驾驶室,面相看起来挤眉弄眼,呆气十足,但玻璃窗都是防弹玻璃,防护性可能还不错,三个玻璃窗左右两面向后倾斜增加视野,估计设计成这种大头娃娃有平衡重心的考虑,但我实在接受不了这个口味。因为采用双排驾驶室,后排可能是负责控制火炮的部分,但该底盘车底还真没有液压千斤顶,这点与161不同。底盘后部有一个行军固定器,驾驶室上还有收纳炮口的凹槽,车身两侧各有6个弹药箱,采用4驱可变高度设计,射击时可以放低底盘增加稳性。

车后部承载的火炮才是主体,干脆就是将一门采用“蹲坐式”的轻型合金材料122mm炮嫁接到了车身上。据说这门炮就是CS/SH1火炮的改进版,之前采用依维柯越野底盘,但是载重量不够,机动性不好,才换成卡车底盘。该火炮采用了1个Y型大架设计,通过液压作动筒连接卡车尾部,收纳时是将整个火炮都翻转上去,两条大架还可以折叠,我们能够看到在大架上还装着一个熟悉的东西,就是D30榴弹炮祖传的助锄桩,还得需要炮兵抡大锤把他通过支撑板孔砸入土中。这点会拖累其展开的时间,但换来的是稳定的射击大架,火炮的方向机连接在大架上,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射界,可能在大部分射角接近360度,11点-1点方向具备平射能力。但是不具备对车体前方0度角射击能力。该火炮采用框型摇架,摇架前端连接高平机,摇架后端的耳轴与上架相连,通过高平机伸缩来控制火炮射角,复进机和制退机并列安装在摇架上方,后座行程较长,通过长后坐和低耳轴的方式使后坐力向下转移并直接传到地面,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后坐力,该炮的高平机和方向机都可以电控自动操作,也保留了人工备份。

该炮身管可能还是由我军PL-96型32.7倍径122 mm牵引榴弹炮改进而来,只是进行了轻量化处理,我们可以借助96式看看他的性能。该炮采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发射122mm分装式弹药,发射底凹弹时最大射程达18千米,发射底排弹最大射程为22千米,发射底排火箭增程弹的最大射程可达到27千米。该炮炮尾安装有一个类似于PLC-09式卡车炮的简易弹簧储能式半自动装弹机。这种装弹机不靠电力,依靠机械结构完成弹丸装填操作,但仍旧需要人工装填药筒。在第一发射击时,由于储能弹簧还没有压缩,还需要人工用推弹杆将弹药推入炮膛,再手工装药筒,然后击发,当然也可以选择炮手人工压缩储能弹簧。击发后炮尾后座,用于炮弹的输送和托弹槽复位的输弹弹簧和扭簧也开始储能直到卡锁停住。装弹手将弹丸放在托弹槽上后,解脱卡锁装置,首先将托弹槽对准炮膛,推弹杆在输弹弹簧作用下推动弹丸向膛内运动,输弹弹簧伸长到自由长度时,弹丸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炮膛内部运动,然后托弹槽转回侧面,人工装填药筒,再次击发,击发后火炮后座继续让输弹弹簧储能。使用这个可能也是为了减重需要。

该炮配备有自动化火控系统、数传电台及弹道计算机。炮身左侧炮架安装有一台方形的炮口测速雷达,上面有一个圆柱形的卫星导航天线,在车后部左侧布置了一个指控箱,内有目标信息接收终端,炮长可站在车下的指控箱前接收信息,也可在车内控制。只要士兵通过炮长终端输入打击坐标,该火炮便能够自动计算出射击诸元,炮架上的俯仰和方向电机可以根据终端生成并传输过来的解算诸元电信号,在姿态传感器的帮助下驱动火炮快速完成射角和射向的调整,甚至能够使用整个战场信息 络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提供的数据实现自动解算射击诸元,自动调炮,自动射击。

可见,CS/SH4卡车炮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系统开放性好,信息化模块功能可选,柔性好,可满足不同的信息化作战需求,其作战性能也是可圈可点,为什么最后是PLC-161笑到了最后呢?笔者认为其360度坐式环射大架和弹簧装弹机成了最大的败笔。这个大架实在是过于庞大沉重,比起161的双柱锄设计要逊色不少,笔者估计其驾驶舱的特殊设计也有这个大架的功劳,还得用助锄桩往里砸,很明显会拖累其快打快退的能力,更别说其简易装弹机的费劲比起161的液压摆臂式半自动装弹机更是高下立判。军方做出选择也是正常的。只能说,一步错,步步错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