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稳油增气,一如既往当好“压舱石”

大庆油田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让大庆转型步伐更从容、更有力。

大庆 9月12日讯 采访车“喘”着粗气,艰难地在泥泞的路上颠簸,走走停停,8月27日,好不容易来到1205钻井队的井场,入眼的就是一个“大泥坑”。

如同1205钻井队一如既往多打井、快打井一样,大庆油田六十年初心不改、本色依旧。从松基三井“惊世一喷”,到“百年油田”宏伟愿景提出,再到“当好标杆旗帜、创建百年油田”,大庆油田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坚持苦干实干、“三老四严”,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原油5000万吨以上连续27年高产稳产,原油4000万吨以上连续12年持续稳产,累计生产原油23.9亿多吨,以“大庆品质”为祖国“加油”。

现如今,大庆油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当好标杆旗帜为根本遵循,稳油增气,创建百年油田。勘探、开发、地下、地面、科研、管理,大庆油田上下无论何种领域,任何性质的工作全部融进一个目标,在同样的精神驱动下恪守着各自的职责。数据显示,大庆油田今年上半年实现国内外油气产量当量2159.15万吨,其中,国内原油产量1547.52万吨、天然气产量23.09亿立方米,均超额完成运行计划,油稳气旺势头不减,百年油田正青春。

国内进尺突破300万米,相当于“钻”透339座珠峰,每一米进尺都饱含着“为油田多打井、永为祖国献石油”情怀

——大庆油田勘探上精查细找,寻找更多储量,让“家底”更厚实

“现在井队配备了动力猫道、机械手、液压吊卡、气动卡瓦、气动刮泥器等设备,科技含量那是相当高。”张晶说,建队66年来,1205钻井队先后经历8次钻机转型,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今天的大庆油田,远非昔日开荒扩土大会战时“宿冰卧雪”那般艰苦,专业化、自动化设备也改变了以前钻井工人“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油、常年三班倒、蚊子追着咬”的工作状态,但是对于野外作业的钻井队来说,有些情况还是无法改变,而且1205钻井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作风始终不变。

技术员陈建国,个头不高、身形清瘦,脸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透出一股坚毅的目光。他201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也是1205队史上第一位研究生学历的技术工人。

采访陈建国的当晚,他只睡了两个多小时。凌晨0点20分,开完交接班会议,他回到驻井房睡觉,20分钟里,一名工人先后两次进入钻井房找他说工作。凌晨3点20点左右,陈建国起身穿衣,去到司钻房监测钻井数据。

“今天的工况很特殊,正好在‘一开’和‘二开’之间,一般也就睡四五个小时吧,赶上‘二开’睡得要更少点,钻井队技术员就是干这个的。”陈建国说。

资源型企业,有资源,才有一切。中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大庆油田党委书记、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孙龙德曾指出,大庆松辽作为一个超大型盆地,资源总量十分丰富,大庆还远没有到资源枯竭的时候。

60年来,包括1205钻井队在内的大庆油田勘探系统始终在勘探上精查细找,寻找更多的储量,让“家底”更厚实。特别勘探开发已进入非常规时代后,大庆油田按照非常规的理念、非常规的技术和非常规的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致密油、致密气和页岩油三类非常规油气资源均获重要进展。年入“甲子”的大庆油田,因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新领域探索,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更长久的生命力、更蓬勃的希望。

148.34万次巡回检查无一遗漏,录取5057.13万个生产数据无一差错,一个个精准数据的背后,正是用“三老四严”的态度,踏踏实实抓开发的最好证明

——大庆油田开发上精雕细刻,精管每口井、精采每吨油

西宾路边,采油一厂三矿中四队掩映在绿树丛中,细碎的光影在楼体上摇摇晃晃,显得楼顶“高度觉悟,严细成风”8个大字格外坚挺,这里就是“三老四严”的发源地。

身为大庆人,“三老四严”我们并不陌生。会战初期,中四队组建不久,新来的徒工小孙因操作失误挤扁了刮蜡片,还让材料员为他保密。队长辛玉和认为“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必须小题大做。他严肃地批评了小孙,小孙也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在那口井上召开了“事故分析现场会”。一个刮蜡片“,刮”出了“三老四严”,让“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成为了大庆油田的优良作风,更成为了中四队的“传家宝”。

当“老标杆”碰上“高精尖”时,“三老四严”的传统作风不仅没有走样,而且得到进一步的发扬。

作为油田生产单位,精管每口井,精采每吨油,是最根本的任务。“从建队到今天,中四队累计巡回检查的路线可以绕地球一百多圈,148.34万次巡回检查无一遗漏,录取的5057.13万个生产数据无一差错,25.54万张 表无一涂改。”现任队长王一伦的话里透着股自豪劲儿。

能不自豪吗?资料是油田开发的重要依据,也是一个队高水平管理的体现。这一个个精准数据的背后,正是他们用“三老四严”的态度,踏踏实实抓开发的最好证明。

透过中四队更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油田开发建设初期的气壮山河,为积贫积弱的新中国输送第一缕关乎国家生存的工业血脉;还是在祖国需要时,迅速进入原油5000万吨高产稳产的辉煌,擎起中国石油的半壁江山;抑或是原油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开启“油气并举”新征程,大庆油田都始终为国家经济建设“加油增气”,“我为祖国献石油”是大庆人始终如一的追求。

“长”在实验室里,针对微生物采油进行上万次的实验,优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多个菌种

——大庆油田科技上精心攻关,用新的核心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延长老油田生命

王蕊的身旁,项目组另一名成员金锐正站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菌种。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能够用于采油,而且不同的油层所需要的采油微生物也不同,所以微生物必须经过筛选。金锐正在观察、筛选,适合今年要在庆新油田进行现场试验的微生物菌种“。这一观察就得一上午,有时眼睛累得胀痛、流眼泪,甚至看不清东西,但多观察一会,说不定就会有新的发现。”金锐揉了揉眼晴就又仔细观察起来。

科技攻关没有捷径可言,只有大量扎实的实验,用数据说话。微生物采油项目组针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有的时间短,只有个把小时,有的时间长,需要三五天一直守在实验室。正是在一次又一次实验中,项目组逐步优选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0多个菌种,并实现了两大技术突破,第一是微生物的碳源由碳水化合物转化为碳氢化合物,第二是用调控载体方式,将微生物对原油的过程有效控制,这在世界也属于领先地位。

采油一线火热的场景、井站现场忙碌的身影、科技办公室里长明的灯光,大庆石油人一代又一代默默无言地接力,共同完成着使命与责任,继续为共和国经济注入强劲生命“血液”,继续以持续稳定的“输出”发挥“压舱石”的作用,让大庆转型步伐更从容,更有力,让大庆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更有底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