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坪电站特大桥
12月4日,甘肃省地质条件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陇南段主体工程全部建设完成,目前进入机电设备调试阶段。
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国家高速公路 规划的兰州至海口高速在甘肃省境内的重要组成路段。北接已建成的临洮至渭源高速公路,南接已建成的武罐高速公路,是我省通达四川、重庆、贵州等出海通道的重要南出口公路,也是西北与西南地区间最为便捷的交通要道。
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十三五”交通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该项目由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投资、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管理,项目路线全长238.35公里,批复概算总投资380.41亿元,分定西段和陇南段两段同期建设。陇南段主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宕昌县内107公里,武都区境内24公里,舟曲县境内2.4公里;起点位于宕昌县阿坞乡,与渭武高速定西段顺接,途经13个乡镇(主线),终点顺接武罐高速公路;全线采用全立交、全封闭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整体式路基宽24.5米,分离式路基宽12.25米,行车速度设计每小时80公里;主线工程量有特大桥16座27164米、大桥62座23680米、中桥42座2932米、小桥4座102.62米、通道及涵洞192道、特长隧道3座10539米、长隧道9座14481米、中长隧道9座6674.8米、短隧道2座671米、互通立交5处、停车区及服务区4处;概算总投资约188亿元。
项目沿线山大沟深,水文及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夏季降水量大,雨季时间长,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安全风险高;路线穿越人口聚居区,土地奇缺,电力电讯分布广泛,征迁难度大;项目沿岷江白龙江峡谷地带布设,桥隧比例大,部分路段(官亭至沙湾)桥隧比高达92.5%,施工难度大。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技术管控难度大。
据了解,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于2016年5月1日正式开工建设,原计划2021年5月1日建成通车。现在经过参建人员的努力,将提前一年半时间通车!届时,哈达铺到武都的行车时间将由原来的三个半小时缩短至一个半小时,为当地老百姓带去了便利的交通,促进了陇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活力,贡献了力量。
△谢家坝停车区出入口段
近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的经营任务,省公航旅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立足于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着力破解投融资难题,全力以赴抓项目,创新方式抓融资,驰而不息抓改革,苦练内功抓管理,创造了逆势而上的好成绩。省公航旅集团成立以来累计投资建成高速公路2200公里,占甘肃已建成高速公路4242公里的一半以上,占公航旅集团成立后甘肃建成高速公路的95%以上。目前,公航旅集团在建高速公路1600公里,拟建高速公路2800多公里,有效缓解了交通不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公航旅集团投资建设的武九、平天、甜永、景中、静庄、泾华、会老等高速公路项目进展顺利,雷西等多条高速公路荣获“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金阿高速公路项目荣获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金奖”和中国公路建设最高质量奖“李春奖”,十天、兰永一级公路恐龙湾隧道等获得“2016年度甘肃省建设工程飞天奖”,武罐、雷西和兰永等公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平安工地示范创建项目”;与地方政府探索并实践以“拿资源换公路”的创新思路,以PPP模式积极推进地方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作为社会资本方牵头人,联合相关央企中标的定西市通定、定临、陇漳高速公路已全面开工建设,天庄高速公路、肃沙一级公路、兰阿公路等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省公航旅集团已成功布局公路、航空、旅游、金融、保险、贸易、地产、文化传媒等多个业务板块,拥有涉及以上板块的40余家子(分)公司。截止2019年10月末,注册资本1000亿元,总资产达4897亿元,净资产达1662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与成立之初相比,总资产和净资产均增长了7倍,营业收入增长了33倍。在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公航旅集团上升至第197位。
精雕细琢 工程质量彰显品质
△宕昌西收费站
为树牢“品质工程”理念,省公航旅集团参加人员秉持匠心,先后两次赴部级示范推广项目浙江乐清湾大桥进行实地考察学习,总结经验做法,结合渭武项目实际,确立了全线争创飞天金奖,关键控制性工程争创鲁班奖的目标。项目分别聘请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安全科学研究院、山东高速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大学的相关技术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咨询专家组,深入现场解决施工技术难题。为保证项目各项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实体工程质量的稳定可控,先后引进隧道超前地质预 及监控量测、隧道二衬质量检测等5家单位开展工程实体检测检验,委托湖南联智桥隧公司开展桥梁锚下有效预应力及压浆饱满度检测,委托甘肃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对混凝土耐久性进行监测。
省公航旅集团管理团队在全面落实施工标准化管理上狠下功夫。根据分项及重点控制工程,研究出《桥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冬季施工控制要点》以及《隧道二衬厚度及空洞防治质量控制要点》等7项质量控制要点。根据现场施工需要,编制下发《CO2气体保护焊焊接技术指南》和《隧道支护型钢拱架对接技术指南》,强化了对混凝土施工、养生、钢筋笼加工、预应力施工、梁板检验及吊装等重点环节的管控。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规范预制箱梁标识、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桥梁桩基隐患周期性排查管理和G212线交叉路段施工现场管理等28余项专项要求。通过规范作业流程、施工工艺、施工工法等,大量消除了隧道、桥梁、路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鹅嫚隧道
建立质量监理动态 告与整改跟踪机制,积极引入三维激光隧道全断面扫描、北斗全天候监控等先进试验检测技术,提高了对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状况的认知水平,实现了质量追溯的闭合管理。从实体工程检测数据来看,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路基压实度、混凝土抗压及回弹强度合格率均在99%以上;混凝土钢筋保护层、隧道二衬砼厚度合格率分别达到92%、96%;桥梁桩基中I类桩基比率达到99%,较以往公路项目明显提高;路面基层、面层主要指标合格率达100%。
在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项目建设过程中,省公航旅集团参建者们创新不止,微改不断,在土建工程13个分项30个部位施工中总结推广新工艺新工法,指导后续工程施工。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在桥梁施工中对箱梁预制钢筋加工的弯曲机进行小微改,提高加工精度。在箱梁预制中推行自行式整体液压模板、大循环压浆、蒸汽配合加湿器养生,梁场设置检梁台座,在梁板架设前进行“一梁一表”全面体检。在桥面铺装上采用一体凿毛机、激光桁架摊铺机、桥面土工布+海绵养生、护栏不锈钢模板、自行式防撞墙模板台车施工、全自动防撞护栏养生车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隧道施工中自主研发了钢拱架护脚器、锁脚锚杆定向架和纵向排水管定位夹,二衬钢筋定位卡尺,纵向排水管定位卡环、高程控制线,应用钢拱架小半径弯曲机、剪板机、连接钢板加工冲剪机、冲孔机提高钢拱架加工精度。推行整体式电缆沟台车、混凝土路面滑膜摊铺机施工、雾炮养生等工艺,隧道电缆沟槽推广运用RPC活性粉末混凝土轻质盖板等新工艺和新材料。在路基施工中注重“三背”和“六部”的处理,采用高速液压夯、平板液压夯等新设备进行路基和台背填筑,针对涵洞沉降缝沥青麻絮工程质量难控制的特点,全线推广聚氨酯密封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路面施工中采用新方法对细集料0.075mm颗粒含量每车一检。在桥头结构物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施工时采用摊铺机摊铺。在底基层施工前变更增加横向排水管,彻底排除了中央分隔带内积水问题,项目小微改和工艺创新实现了大效益。
△官亭隧道桥隧相连
省公航旅集团倡导“管理手段信息化”理念,根据现场实际需求,在土建工程水泥拌和楼、试验机和智能张拉远程采集监控方面均实现了数据不落地上传,完成了安全视频、隧道人员定位、隧道人车分离门禁、隧道语音呼叫和隧道有害气体等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架构。在路面工程原材料管控方面,开发增加了运输车辆长时间失联预警、混合料运输车辆运输时长预警、摊铺及压实机械位置及碾压遍数监控功能,实现了从原材料运输、拌和楼拌和、拌和料运输和混合料摊铺碾压成型全过程信息化监控。在手机APP整体实现了PC端功能,现场可随时调取和查阅各项信息化监控数据。通过引入第三方软件和数据监控平台,集成了信息化标段自建的施工智能管控系统,对实时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掌握各单位生产过程的稳定程度和混合料各项参数的波动情况,方便及时发现解决生产及设备问题,有效做到信息化数据服务施工,实现了异地管理,降本增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行稳致远 全力创建平安工地
△两河口互通立交
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所处地区为山区,基本沿G212线与之平行、交错,其间行车道路狭窄,弯道曲折,交通事故险段众多,通行不便。沿线山势陡峭,沟壑深邃,江河纵横,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项目起点桩号与终点桩号落差达1400米,且施工期雨季长,降雨量大,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突发,属于全国泥石流重点治理地区之一。
省公航旅集团参加人员结合项目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从组织、经费、制度、措施方面不断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考核制度,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培训基地,举办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班,开展了公路工程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公航旅集团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典型事故案例、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以及施工技术要求等方面的专项学习。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按规定设置了专职安全员。对危险性较大工程均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建立了项目办、驻地办、项目部、施工工区四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监督和爆炸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了“平安工地”、“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加强汛期安全管理,以确保了项目安全度汛。
△岷江1号特大桥
积极推进项目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项目安全管理能力。对项目主要管理、技术人员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考勤,同步提升各单位内部及项目整体人员履约的管理水平。对施工各单位拌合站、试验室的主要设备安装了数据采集系统的信息化软件。要求施工各单位引进隧道门禁系统、掌子面监控、隧道有害气体检测、地质超前预 等手段,以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采集、共享、预警的快速反馈,为项目质量、安全监控提供有力的保障。项目办安排专人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及时分析论证,从而实现混凝土拌合站生产数据、配合比实时监控,材料的误差分析、超标数据短信分级 警,也实现了张拉过程的实时监控、阶段性数据的统计分析、超限数据分级 警。
采用信息智能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对隧道施工采用智能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围岩的动态信息,以预 险情,预防隧道变形引起的安全事故。针对陇南雨季长、雨量大的实际,在全线河道内桩基施工现场、沿河人员驻地安装水位标尺和水位自动 警系统,以确保项目安全渡汛。对特种设备建立“一机一档”,实行二维码管理系统,同时要求特种设备的检验合格证、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信息等悬挂在机械的明显位置,以便保养管理。2018年,省公航旅集团投资建设的渭武高速陇南段被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平安工地示范项目,有8家参建单位获得全省平安工地示范标段称号。
生态文明 倾心打造绿色渭武
△岷江2号特大桥
省公航旅集团项目办严格按“三同时”制度,制定了环水保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定期考核奖惩。要求各参建单位成立环水保领导小组、组建环水保职能部门、安排专人负责落实环水保措施。同时主动邀请长江水利委员会、省水利厅和市县级河道、环水保管理部门进行专业督导。项目前期委托相关资质单位编制完成了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方案,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批复。
△脚力铺曲线段
针对路线主要沿岷江—白龙江走廊带布设、建设场地狭窄、沿江临建设施较多的特点,重点对表土剥离进行集中堆放与防护,清理河道内桥梁桩基施工围堰及钻渣,隧道洞口零开挖扰动,弃土场“先挡后弃”,对临时场站进行防洪评价,加强施工便道防护措施,集中排查与整治施工产生的废料、废水、废气,以及生产和生活垃圾等。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制定环境监测计划,全过程进行施工期间环境监测,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将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纳入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加强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烟)、施工扬尘、噪音(振动)、固体废弃物(渣)的排放控制,建立目标管理,实现达标排放。项目施工临时用地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项目完工时,严格按照环保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临时设施、施工点、取弃土场及其他施工区域做好环保及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施工过程中,加强管控,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和影响,防止水土流失,特别注意对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的环境保护。
在施工中通过采用水压爆破、可回收箱梁钢底座、节能环保蒸汽养生机等“四新”技术,淘汰高能耗、高排放的旧设备,降低施工能耗。隧道洞内照明采用LED节能灯,预制场设置养生水沉淀循环池,临时用地及时进行绿化恢复等措施,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