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师考试 机电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

1H413011 设备基础种类及验收要求

一、工业安装工程中的土建工程

1.工业安装工程的项目为:土建工程、钢结构工程、设备工程、管道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仪表工程、防腐蚀工程、绝热工程、炉窑砌筑工程九项。

2.土建工程主要指设备基础、工业装置中的建、构筑物。

3.工业安装工程中设备基础可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设备基础、楼层、施工段或变形缝进行划分。

设备基础的种类及应用

埋至深度不同的设备基础种类及应用

三、设备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要求。

2.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的验收要求

3.设备基础位置、标高、几何尺寸的验收要求

4.设备基础外观质量检查验收

5.预埋地脚螺栓的验收要求

1H413011 设备基础种类及验收要求

2.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的验收要求

①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主要检查验收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对设备基础的强度有怀疑时,可请有检测资质的工程检测单位,对基础的强度进行复测。

②重要的设备基础应做预压强度试验,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如大型锻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大型油罐。

3.设备基础位置、标高、几何尺寸的验收要求

(2)设备基础位置和尺寸的主要检查目:

基础的坐标位置;

不同平面的标高;

平面外形尺寸;

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

凹槽尺寸;

平面的水平度;

基础的垂直度;

预埋地脚螺栓的标高和中心距;

预埋地脚螺栓孔的中心线位置

深度和孔壁垂直度:

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的标高、中心线位置、带橹锚板和带螺纹孔锚板的平整等。

(3)检查基础坐标、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并取其中的最大值。

5.预埋地脚螺栓的验收要求

①直埋地脚螺栓的中心距标高及露出基础的长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中心距应在其根部和顶部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标高应在其顶部测量。

②活动地脚螺栓锚板的中心位置、标高、带槽或带螺纹锚板的水平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1H413012 机械设备安装程序

一、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

施工准备→开箱检查→基础测量放线→基础检查验收→垫铁设置→设备吊装就位→设备安装调整→设备固定与灌浆→设备零部件清洗与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设备试运转→工程验收

(二)设备开箱检查

机械设备开箱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加按下列项目进行检查和记录;

1.箱号、箱数以及包装情况。

2.设备名称、规格和型号,重要零部件需按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3.随机技术文件(如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明书和装箱清单等)及专用工具。

4.有无缺损件,表面有无损坏和锈蚀。

5.其他需要记录的事项。

(三)基础测量放线

机械设备就位前,应按工艺布置图并依据相关建筑物轴线、边缘线、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和基准点。生产线的纵、横向中心线以及主要设备的中心线应埋设永久性中心标板,主要设备旁应埋设永久性标高基准点。

(五)垫铁设置

1.设置垫铁的作用。

一是找正调平机械设备,通过调整垫铁的厚度,可使设备安装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的标高和水平度;

二是能把设备重量、工作载荷和拧紧地脚螺栓产生的预紧力通过垫铁均匀地传递到基础。

(七)设备安装调整

精度调整与检测是机械设备安装工程中关键的一环,直接影响到设备的安装质量。

①精度调整应根据设备技术文件或规范要求的精度等级,调整设备自身和相互位置状态,例如设备的中心位置、水平度、垂直度、平行度等。

②精度检测是检测设备、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误差,如垂直度、平行度、同轴度等。

(八)设备固定与灌浆

设备灌浆分为一次灌浆和二次灌浆。

一次灌浆是在设备粗找正后,对地脚螺栓孔进行的灌浆。

二次灌浆是在设备精找正后,对设备底座和基础间进行的灌浆。

(九)设备零部件清洗与装配

解体机械设备和超过防锈保存期的整体机械设备,应进行拆卸、清洗与装配。设备装配步骤如下:

(1)熟悉装配图、技术说明、零部件结构和配合要求,确定装配或拆卸程序和方法。

(2)按装配或拆卸程序进行装配件摆放和妥善保护,按规范要求处理装配件表面锈蚀、油污和油脂。

(十)润滑油设备加油

1.润滑与设备加油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通过润滑剂减少摩擦副的摩擦、表面破坏和降低温度,使设备具有

良好的工作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2.按润滑剂加注方式,一般划分为分散润滑和集中润滑。

(1)分散润滑通常由人工方式加注润滑剂。

(2)集中润滑通常由润滑站、管路及附件组成润滑系统,通过管道输送定量的有压力的润滑剂到各润滑点。

(十一)设备试运转

设备试运转应按安装后的调试、单体试运转、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和负荷联动试运转四个步骤进行:

1.安装后的调试。包括:润滑、液压、气动、冷却、加热和电气及操作控制等系统单独模拟调试合格;按生产工艺操作程序和随机技术文件要求进行各动作单元、单机直至整机或成套生产线的工艺动作试验完成。

2.单体试运转。按规定时间对单台设备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单体无负荷试运转和负荷试运转。单体负荷试运转只是对于无需联动的设备和负荷联动试运转规定需要做单体负荷试验的设备才进行。设备单体试运转的顺序是:

先手动,后电动;

先点动,后连续;

先低速,后中、高速。

3.无负荷联动试运转。主要是检查整条生产线或联动机组中各设备相互配合及按工艺流程的动作程序是否正确,同时也检查联锁装置是否灵敏可靠、信号装置是否准确无误。无负荷联动试运转应按设计规定的联动程序进行或模拟进行。

4.负荷联动试运转。在投料的情况下,全面考核设备安装工程的质量,考核设备的性能、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检验设计是否符合和满足正常生产的要求。负荷联动试运转应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需要进行热负荷试运转的设备(如工业炉设备),则往往伴随着试生产进行。

1H413013 机械设备安装方法

一、机械设备安装的分类

机械设备安装一般分为整体安装、解体安装和模块化安装。

1.整体式安装。是指对于体积和重量不大的设备,现有的运输条件可以将其整体运输到安装现场,直接将其安装到设计指定的位置。

整体安装的关键在于保证设备的定位位置精度和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

2.解体式安装。在安装现场重新按设计、制造要求进行装配和安装。

解体安装不仅要保证设备的定位位置精度和各设备间相互位置精度,还必须再现制造、装配的精度,达到制造厂的标准,保证其安装精度要求。

二、机械设备典型零部件的安装、机械设备典型零部件的安装

典型零部件安装是机械设备安装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

轮系装配及变速器安装,联轴器安装,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安装,轴和套热(冷)装配,液压元件安装,气压元件安装,液压润滑管路安装等。

1.螺纹连接件装配

(2)有预紧力要求的螺纹连接常用紧固方法:定力矩法、测量伸长法、液压拉伸法、加热伸长法。

2.过盈配合件装配

过盈配合件的装配方法,一般采用压入装配、低温冷装配和加热装配法而在安装现场,主要采用加热装配法。

3.齿轮装配

(1)齿轮装配时,齿轮基准面端面与轴肩或定位套端面应靠紧贴合,且用0.05mm塞尺检查不应塞入;基准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应符合传动要求。

(3)用压铅法检查齿轮啮合间隙时,铅丝直径不宜超过间隙的3倍,铅丝的长度不应小于5个齿距,沿齿宽方向应均匀放置至少2根铅丝。

4.用着色法检查传动齿轮啮合的接触斑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将颜色涂在小齿轮上,在轻微制动下,用小齿轮驱动大齿轮,使大齿轮转动3~4转。

(2)圆柱齿轮和蜗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中部;圆锥齿轮的接触斑点,应趋于齿侧面的中部并接近小端;齿顶和齿端棱边不应有接触。

(3)传动齿轮啮合接触斑点的百分率计算值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可逆转的齿轮副,齿的两面均应检查。

联轴器装配要求

5.轴承装配要求

(1)滑动轴承装配

1)瓦背与轴承座孔的接触要求、上下轴瓦中分面的接合情况、轴瓦内孔与轴颈的接触点数,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规定。对于厚壁轴瓦,在未拧紧螺栓时,用0.05mm塞尺从外侧检查上下轴瓦接合面,任何部位塞入深度应不大于接合面宽度的1/3;

对于薄壁轴瓦,在装配后,在中分面处用0.02mm塞尺检查,不应塞入。薄壁轴瓦的接触面不宜研刮。

2)轴颈与轴瓦的侧间隙可用塞尺检查,)单侧间隙应为顶间隙的1/2~1/3。

轴颈与轴瓦的顶间隙可用压铅法检查,铅丝直径不宜大于顶间隙的3倍。

(2)滚动轴承装配

1)装配方法有压装法和温差法两种。采用压装法装配时,压入力应通过专用工具或在固定圈上垫以软金属棒、金属套传递,不得通过轴承的滚动体和保持架传递压入力;采用温差法装配时,应均匀地改变轴承的温度,轴承的加热温度不应高于120℃,冷却温度不应低于-80℃。

2)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在对称于中心线120°范围内、与轴承盖孔在对称于中心线90°范围内应均匀接触,且用0.03mm的塞尺检查时,塞尺不得塞入轴承外圈宽度的1/3。

3)轴承装配后应转动灵活。采用润滑脂的轴承,应在轴承1/2空腔内加注规定的润滑脂;采用稀油润滑的轴承,不应加注润滑脂。

三、机械设备固定方式

1.地脚螺栓

地脚螺栓一般可分为固定地脚螺栓、活动地脚螺栓,胀锚地脚螺栓和粘接地脚螺栓。

四、机械设备安装新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进步,机械设备安装采用了许多新技术,例如:

1.激光对中技术和激光检测技术的应用

激光对中仪和激光几何测量系统可进行长距离回转中心线、机械轴对中以及铅垂度、平行度、平面度、直线度等测量。

一、机械设备安装精度

设备安装精度是指安装过程中为保证整套装置正确联动所需的各独立设备之间的位置精度;单台设备通过合理的安装工艺和调整方法能够重现的制造精度;整台(套)

设备在使用中的运行精度三个方面的精度。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因素

(五)设备制造

设备制造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

1.设备制造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对安装精度产生最直接影响,且多数问题无法现场处理,因此设备出厂前的质量检验至关重要。

2.解体设备的装配精度将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质量,包括

各运动趣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配合面之间的配合精度和接触质量。

现场组装大型设备各运动部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精度包括

直线运动精度;

圆周运动遺度、

传动精度等~

3.设备基准件的安装精度包括标高差、水平度、铅垂度、直线度、平行度等,将直接影响设备各部件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

(六)测量误差

测量误差对安装精度的影响主要是仪器精度和基准精度。

测量过程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四个要素。

1.主要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的检测方法及其误差评定。

(1)主要形状误差:是指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主要形状误差有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等。

(2)位置误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的变动全量称为位置误差。主要位置误差有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圆轴度、对称度等。

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

三、安装精度的控制方法

(一)提高安装精度的方法

4.必要时选用修配法,对补偿件进行补充加工,抵消过大的安装累计误差。

5.有些偏差有方向性,在设备技术文件中一般会有规定,当设备技术文件中无规定时,可按下列原则进行:

①有利于抵消设备附属件安装后重量的影响;

②有利于抵消设备运转时产生的作用力的影响;

③有利于抵消零部件磨损的影响;

④有利于抵消摩擦面间油膜的影响。

(二)设备安装偏差方向的控制

1.补偿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偏差。

调整两轴心径位移时,运行中温度高的一端(汽轮机、干燥机)低于温度低的一端(发电机、鼓风机、电动机),调整两轴线倾斜时,上部间隙小于下部间隙,调整两端面间隙时选择较大值。

2.补偿受力所引起的偏差。

例如,带悬臂转动机构的设备,受力后向下和向前倾斜,安装时就应控制悬臂轴水平度的偏差方向和轴线与机组中心线垂直度的方向,使其能补偿受力引起的偏差变化。

3.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

4.设备安装精度偏差的相互补偿。

例如,控制相邻辊道轴线与机组中心线垂直度偏差的(方向相反)控制相邻设备水平度偏差的方向相反,就可以减少产品在机组运行中的跑偏。

设备安装精度的控制即对设备安装偏差的控制。设计文件和有关设备安装验收规范对每台(套)设备安装的检查验收项目和允许偏差作出规定。

例如,联轴器两轴同轴度允许最大偏差是指在工作状态下,由于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工作载荷变化引起振动,冲击、变形、温度变化等综合因素,形成的两轴相对偏移量,而联轴器安装的同轴度允许偏差值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设备安装中要控制偏差达到精度要求。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