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来福士项目智能建造关键技术

第一章、项目概况

项目难点分析

三大风险

防洪度汛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工期履约风险

四大难点

临江复杂地质桩基施工难、零场地单通道施工组织难、 风帆造型超高层塔楼施工难、高空超长水晶连廊施工

第二章、“风帆造型”塔楼建造关键技术

2.1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与施工预调

塔楼整体向北侧倾斜,结构在重力作用下除了竖向变形以外,还有整体向北侧倾斜位移的趋势。不考虑施工预调情况下核心筒角点侧向位移较大,所以该类结构需考虑结构的预调。下图为结构在荷载情况下侧移曲线图:

塔楼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根据监测方案对塔楼位移及应力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同施工模拟进行比较,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后,实时更新现场调整数值。

2.2 巨型不规则SRC柱施工技术

T4N塔楼外框角部设计有4个尺寸为4m*4m的巨型SRC柱,该柱为五边形结构,地上部分巨柱每三层一折,每九层变一次截面。

巨柱预拼装

为确保巨柱成型质量,在巨柱内的钢骨柱上深化了用于模板加固的螺杆专用套筒,并根据柱曲线的变化调整螺杆设置,所有螺杆套筒均在钢构厂内加工完成,为现场施工提供便利的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

核心筒采用爬模体系施工,核心筒部分楼板与核心筒剪力墙同时施工,剩余部分楼板采取后做法施工,核心筒爬模布置图如右所示。

结构曲面爬升:

为确保塔楼外立面全封闭,四栋塔楼的附着式整体提升架采用设置三角铁件转换架的方式确保贴合塔楼曲线造型,实现整体提升架的曲线斜爬。

第三章、“水晶连廊”建造关键技术

3.1 水晶连廊概况

水景连廊长度约300米,宽度约30米,距离裙楼屋面层高度约190米。跨越并支撑于塔楼T2、T3S、T4S、T5的屋面,离底板约250m,总面积约1.2万m2。T4N与T4S之间有一条约20m宽的连桥与酒店区域相连。T3N与T3S之间有一窄连桥与住宅区域相连,用于消防疏散。

3.2.1 变形及挠度研究

连廊支撑于200米高空的4栋弧形塔楼上,4个塔楼封顶时间相差约半年,连廊安装精度受多塔楼结构变形、沉降和气候条件影响大,控制难度大。需要进行结构反变形预调处理与变形控制。

3.2.2 模拟内容

3.2.3 结论及预调技术

所得基本结论汇总如下:

施工模拟过程中变形

1.水景连廊总体施工方案为:水景连廊分段施工:水景连廊钢结构合拢之前由支撑固定在塔楼顶部,整体卸载后,一次性将水景连廊卸载至塔楼顶部支座。

2.总体而言,考虑连廊整体卸载,本次施工模拟分析得到的连廊变形一次性刚度形成和加载很接近;

3.考虑到4个塔楼均为嵌岩桩,各塔绝对沉降量和相对沉降差均很小,且目前监测得到的塔楼沉降亦很小(150m沉降小于 高度,2mm),故各塔相对沉降差对连廊变形影响可忽略;

4.幕墙分包及各分包单位需根据自身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对上述各单工况下分析结果进行组合,并结合钢构施工过程中的误差等综合考虑;

5.建议主桁架考虑起拱,如下图;

3.3.1 拼装钢平台设计

钢平台结构体系为:钢柱+桁架+钢梁+铺板, H型钢。材质为Q345。

钢柱设置于裙房主体混凝土结构柱(少量位于混凝土梁上),经过验算,混凝土柱和梁受力满足要求,且经过设计院复核满足要求。

桁架最大挠度为36.9mm<L/400=20465/400=51.2mm,满足要求;

最大拉应力为268MPa,最大压应力为241MPa<295MPa ,满足要求;

最大剪应力为80MPa<170MPa ,满足要求;

最大应力比0.81<1.0 ,满足要求。

3.4.1 施工部署

根据景观连廊的整体结构及位置特点,将整个景观连廊结构分为9个区域。

T2、T3S、T4S及T5四栋塔楼顶部采用原位拼装方式进行施工,塔楼之间段(A/B/C区)采用整体提升的方式进行施工,两端悬挑段采用自延伸方式进行施工。

3.4.2 塔楼顶部原位拼装

塔楼顶部原位拼装

3.4.3 塔楼间连廊地面拼装

3.4.3 塔楼间连廊地面拼装

3.4.4 整体提升流程

3.4.5 液压专业设备进场

液压提升设备安装

第一章、项目概况

项目难点分析

三大风险

防洪度汛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工期履约风险

四大难点

临江复杂地质桩基施工难、零场地单通道施工组织难、 风帆造型超高层塔楼施工难、高空超长水晶连廊施工

第二章、“风帆造型”塔楼建造关键技术

2.1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与施工预调

塔楼整体向北侧倾斜,结构在重力作用下除了竖向变形以外,还有整体向北侧倾斜位移的趋势。不考虑施工预调情况下核心筒角点侧向位移较大,所以该类结构需考虑结构的预调。下图为结构在荷载情况下侧移曲线图:

塔楼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根据监测方案对塔楼位移及应力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同施工模拟进行比较,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后,实时更新现场调整数值。

2.2 巨型不规则SRC柱施工技术

T4N塔楼外框角部设计有4个尺寸为4m*4m的巨型SRC柱,该柱为五边形结构,地上部分巨柱每三层一折,每九层变一次截面。

巨柱预拼装

为确保巨柱成型质量,在巨柱内的钢骨柱上深化了用于模板加固的螺杆专用套筒,并根据柱曲线的变化调整螺杆设置,所有螺杆套筒均在钢构厂内加工完成,为现场施工提供便利的同时节约了施工成本。

核心筒采用爬模体系施工,核心筒部分楼板与核心筒剪力墙同时施工,剩余部分楼板采取后做法施工,核心筒爬模布置图如右所示。

结构曲面爬升:

为确保塔楼外立面全封闭,四栋塔楼的附着式整体提升架采用设置三角铁件转换架的方式确保贴合塔楼曲线造型,实现整体提升架的曲线斜爬。

第三章、“水晶连廊”建造关键技术

3.1 水晶连廊概况

水景连廊长度约300米,宽度约30米,距离裙楼屋面层高度约190米。跨越并支撑于塔楼T2、T3S、T4S、T5的屋面,离底板约250m,总面积约1.2万m2。T4N与T4S之间有一条约20m宽的连桥与酒店区域相连。T3N与T3S之间有一窄连桥与住宅区域相连,用于消防疏散。

3.2.1 变形及挠度研究

连廊支撑于200米高空的4栋弧形塔楼上,4个塔楼封顶时间相差约半年,连廊安装精度受多塔楼结构变形、沉降和气候条件影响大,控制难度大。需要进行结构反变形预调处理与变形控制。

3.2.2 模拟内容

3.2.3 结论及预调技术

所得基本结论汇总如下:

施工模拟过程中变形

1.水景连廊总体施工方案为:水景连廊分段施工:水景连廊钢结构合拢之前由支撑固定在塔楼顶部,整体卸载后,一次性将水景连廊卸载至塔楼顶部支座。

2.总体而言,考虑连廊整体卸载,本次施工模拟分析得到的连廊变形一次性刚度形成和加载很接近;

3.考虑到4个塔楼均为嵌岩桩,各塔绝对沉降量和相对沉降差均很小,且目前监测得到的塔楼沉降亦很小(150m沉降小于 高度,2mm),故各塔相对沉降差对连廊变形影响可忽略;

4.幕墙分包及各分包单位需根据自身设计方案或施工方案对上述各单工况下分析结果进行组合,并结合钢构施工过程中的误差等综合考虑;

5.建议主桁架考虑起拱,如下图;

3.3.1 拼装钢平台设计

钢平台结构体系为:钢柱+桁架+钢梁+铺板, H型钢。材质为Q345。

钢柱设置于裙房主体混凝土结构柱(少量位于混凝土梁上),经过验算,混凝土柱和梁受力满足要求,且经过设计院复核满足要求。

桁架最大挠度为36.9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