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高新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区

产业集群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形态,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载体。济宁高新区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加快培育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领带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

为打破这类企业之间的隔阂,济宁高新区积极响应我省实施的产业生态培育计划,通过要素激励机制,帮助具有“链主”地位的引领型企业和具有“撒手锏”产品的配套企业加强合作。高新区每年拿出相应的产业集群专项资金,对集群内企业在配件共享、人才流动、科研攻关等方面的合作进行奖励。

“我们绘制了产业图谱,明确了哪些是链主企业,哪些是龙头企业,哪些是配套企业,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组建了产业发展的联合体。”济宁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党支部书记黄伟鹏说。

随着协同化程度不断提升,今年,济宁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山东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的本地配套率从10%提升到了60%,通佳机械也和包括泰丰液压在内的20多家集群内企业组建了创新共同体。

山东通佳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表示:“现在我们通过跟泰丰液压之间的合作,有针对性地把液压部分的设计以及制造和整体的集成,都由泰丰液压来帮我们做,我们合作开发。他们针对我们的技术需求、性能需求,来有针对性的开发这种专用的压控制系统和压集成,既节省了我们的创新成本,也提高了创业效率。整体来说,对我们产品的创新和快速投向市场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今年年初,济宁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正式入选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济宁高新区第一时间跟进,出台了完整的建设方案,从产业体系、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对外合作、质量体系、项目建设等层面作出了系统性规划。济宁高新区一方面着手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做文章,开展企业培育计划,在强龙头的同时提升配套企业的生产质量;另一方面,围绕山推、小松、通佳机械、萨维奥等骨干企业,加速构建多条智能制造产业链,并依托高新区的信息产业资源,强化二者间的联系,补链、强链,深度赋能。

济宁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党支部书记 黄伟鹏

下一步,我们将支持产业集群方面的龙头企业和链主企业,整合资源,带领广大的中小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协同发展,逐渐创新联合体,实现创新系统化、规模化,带动整个产业集群量的提升和质的提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