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周年丨岁月如歌之驾驭“骏马”的人

驾驭“骏马”的人

如果是玫瑰,它总会开花的。

—— 哥德

朋友。您看过电影《南征北战》吗?您还记得“摩天岭”这个名字吗?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摩天岭下痛歼敌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发生在铁路建设行列中最年轻一代新人的故事。

逶迤起伏的燕山山脉,连绵数百里,虎踞首都之北。古老的长城盘山卧岭,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自古以来,这里曾是胡笳摧征鼓,铁骑跃金戈的古战场。

1984年春,隆隆的炮声再一次震荡在百里燕山,数万筑路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沙城——茶坞一线的深山峡谷,揭开了大秦铁路会战的序幕。

摩天岭下神奇的巨人

在北京市昌平、怀柔两县交界的燕山深处,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名叫摩天岭,全长两千多米的大秦铁路双线隧道,将从它的心腹穿过。

大秦铁路摩天岭隧道

1985年春,日本、瑞典一些隧道专家,前来参观正在施工中的摩天岭隧道,他们在隧道休息室的留言薄里,看到了时任铁道部长,大秦铁路指挥小组组长陈璞如的亲笔题词:“摩天岭隧道是文明施工的范例”,是“隧道施工一枝花”。也看到了井井有条,热烈而繁忙的施工场面。

欢唱的各类机械,奔驰的大型自卸汽车,穿着衬衣挥汗如雨的小伙,翻斗女工热情洋溢的笑脸,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最使他们感兴趣的,还是掌子面上那壮丽的场面,一台巨大的日产液压三臂台车,正在大显神威。只见马达轰鸣,红灯闪闪,铁臂轻舒,钻杆飞旋,三点三米的炮眼,只用几分钟就打好了,真有捣岩如泥,鬼斧神工之妙。

专家不仅看到了司钻们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透出的自信,也从平滑整齐的洞壁,均匀分布的炮痕,看到了他们娴熟的技术。

当得知这几名司钻入路不过一年时,个个伸起大姆指,向陪同他们参观的四处八队负责人说:“OK! 0K!中国年轻人了不起!真了不起!

是了不起。熟练地操纵这台世界第一流大型凿岩机的是十几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胡向明、靳随岭、梁宝力、高西明、张国成……最小的刘玉新还不满二十岁。

如果说,台车是驰骋疆场的骏马,那么八队青年台车班,就是弓马娴熟的好骑手。去年三月,他们才穿上路服。今天,他们驾驶着现代化的大型液压台车,像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摩天岭的心脏。

五月份以后,他们和全队职工一起,创造了连续三个月单口百米双线隧道成洞的优异成绩。

十月份,他们又创造了月单口成洞236.159米的国际先进水平。最后被中铁一局命名为“先进青年台车班” “新长征突击队”,捧回了一只银光闪闪的奖杯。他们的先进事迹,登上了 纸、广播……

摩天岭下的每块碎石,记载着台车班成长的足迹,飞快向前延伸的洞身,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液压台车的每根管路,每颗螺丝,溶进了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他们走过了一段不寻常的路……

初生牛犊不怕虎

五月的燕山,青山滴翠,山花吐艳、果树成林,泉水潺潺,真是美极了。

青年突击队

用过晚饭,用一盆清水洗去一天的疲劳,换上笔挺的西装,时髦的牛仔裤,胡向明似乎变了一个人。他身高一米八,长得很帅气,思想敏捷,谈吐幽默,象磁石一样吸引着大家,很快成为八队青年中的“核心”人物。这天,他约靳随岭、梁宝力和伙伴们去散步,实际上是酝酿成立青年突击队的事。

大伙儿谈得很热烈了 “京秦线咱们没赶上,大秦线咱们得干出个样子来,没说的,成立青年突击队,我算一个!” “要干就干个痛快的,拿他个项项指标第一,给青年人争口气。”

“不过,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就要准备吃苦,玩命,谁吃不消,趁早别参加,进了突击队,就不能当孬种”。靳随岭落地有声,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一个月下来,青年突击队和全队职工紧密配合,各项指标名列全处榜首,夺得了一面“下导坑掘进第一名”的锦旗。

紧张的工作之余,突击队员们议论最多的就是隧道施工机械化的问题。青年人心眼活,接受新事物快,大家从各种杂志书籍里,看到了国外先进的隧道开挖技术,第一流的施工机械,又听到了上级领导关于摩天岭隧道将引进国外大型先进设备的消息, 心里都怀着一个深深的愿望,让那一天早点到来吧!

1984年深秋,摩天岭到处飘着柿子的甜香,迎着朝阳,从洞口走出一伙快乐的年轻人,这是刚下班的突击队员们。他们个个头盔下流淌着汗水,工作服上沾满了泥浆,泥人般的脸庞透着掩饰不住的高兴,没有半点抱了八小时风钻心力疲惫的样子。

刚才,当他们的头儿靳随岭透露,处里即将举办液压台车技术培训班的消息时,大伙儿都乐得蹦了起来,一夜的劳累早飞到九天云外去了。

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

“日本古河公司生产的全液压三臂台车,总长十四点八米, 总宽二点八米,高四点三三米,总重四十吨……”看着台下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老师讲课也来了精神,声音更加宏亮圆润。

“下面,我讲它的液压传动系统……”,透过老师讲课的间歇,只听见钢笔记录的嚓嚓声。

在这伙年轻人身上,已看不到任何的调皮和鬼脸,也没有了平时的嘻笑和松散,有的只是执着、自信和尊严,以及那种嗷嗷待哺的求知欲望。

因为他们知道,前一阵子,处里对送什么人进液压台车培训班的事,还有过一场争论。有的人对这些青年人不放心,少数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工打架斗殴,给青年的形象蒙上了一层阴影。把价值百多万的引进设备,交给二十岁左右的毛孩子,万一出个什么事,怎么向党和人民交待?他们听到这些议论,并没有反感,他们心里很明白,要改变人们的看法,要让全处职工放心,只有靠自己的实际行动。

自来到培训班后,胡向明他们拼上了,“不干就不干,干就干个漂亮。”这是青年突击队员们的口头禅。打风钻夺第一,学台车也要拿一流成绩,这是大家心底的誓言。

帮助学习

为了这,他们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啊!台车的构造、性能、特点需要熟记,密密的操纵杆,成排的按纽,十几个指示灯、控制仪表的用途需要背诵,特别是液压部分,看起来简直就像一部天书,高中学的知识在这里显然不够用了,这些从不知人间有何难事的乐天派们,一个个皱了眉头。

是啊,从一个普通工人步人机械化施工的殿堂,从一个高中生变为现代化机械的主人,其中隔着不短的距离。

要降服烈马,就要比烈马更强,在这里,更需要顽强和毅力,需要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一下子学的知识太多,大部分需要强记,小伙子们往往记住后边的,忘了前边的。

大家并不灰心,琢磨着提高记忆力的方法。排队买饭、走路,他们互相提问,巩固记忆。睡觉前躺在床上,一个人提出问题,大家讨论,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处机械科把台车上的英文标志译成汉字,他们一遍遍对照、背诵。

日本专家前来讲课,他们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听得那样认真,生怕漏掉一个字。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难点一个个被克服了,堡垒一个个被攻克了,小伙子们圆润的脸也一天天消瘦了。难忘而紧张的一个多月,胡向明和同伴们硬是凭着青年人旺盛精力和聪明才智,把 “内燃机” “隧道施工” “电工学”等六门课程,台车的十几个系统、上百个部位、成百的数据“啃” 了下来,“吃” 了进去,以优良的成绩结束了台车基础知识的学习。

1985年元月,呼啸的北风穿山越谷,像无数根钢鞭抽打着大地,百里燕山银装素裹,摩天岭下滴水成冰,好一个寒气逼人的严冬。可台车班的小伙子们一点不觉着冷,他们心里都揣着一团火,盼望已久的实地操作就要开始了。

洞门上,“创一流工程,做企业主人”的巨大标语鲜艳夺目,洞口边,一台崭新的凿岩台车油光铮亮,昂首待命。这是台车班的小伙子们在日本专家指导下,只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安装起来的。

14个年轻人,14颗火热的心,他们就要骑上那钢铁的 “骏马”,驰聘疆场了。

“骏马”更需好骑手

牛年的除夕之夜,爆竹声声,笑语阵阵,千家万户欢聚一堂。

“骏马”驰骋摩天岭

隧道内外灯火通明,空压机、通风机轰轰作响,夜班工人冒着严寒紧张施工。掌子面上,精神抖擞的台车班司钻们,操纵着台车正在鏖战。蒸腾的水雾、飞溅的泥浆、柴油机的油烟、淹没了他们。

庞大的台车就像一头咆哮的铁牛,三台液压钻就是它那锋利的牛角,深深刺进坚硬的岩石。胡向明和同伴们站在操纵台上,双手不停地扳动着操纵杆,整个身子却一动不动,就像古代驱车征战的将士,沉着、冷静,指挥若定。每打完一个眼,他们的心里就多一份喜悦,每变换一个角度,技术上就增添一份成熟,他们已完全醉心于工作中了。

难道忘记了今夜是除夕吗?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台车班的小伙子哪个不思念家里,不想念亲人?他们已经近一年没回家了。

有的人是头一次离家时间这么长,头一次在外面过春节。吃晚饭的时候,大家谈起过年,家、父母亲,好几个眼睛都湿了。

但是,勤学苦炼,废寝忘食地提高操作技术,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向岩石宣战吗?用液压台车取代落后的风钻,工效可以成百倍的提高,这对铁路隧道施工的改革,该有多么重大的意义呀!

眼下,工期不等人,国家、个人、事业,他们反复掂量过多少次了,他们懂得哪个更重,哪个更急。台车班的年轻人们,用劳动的汗水,迎来了牛年的第一个黎明,用台车的欢唱,向远方的亲人献上节日的祝福。

宝剑锋自磨碾出

青年人,哪个没有理想,没有追求,谁不希望被人们理解,得到社会承认,在生活中看到自己的价值。青年台车班前进的道路并非洒满阳光,铺满鲜花,同样有坎坷和荆棘,每走一步,都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眼泪和痛苦。

台车班的青年人爱台车、爱工作,也追求生活中的美,爱玩、爱热闹。进了洞,他们是兢兢业业,恨不得把摩天岭一下子 “穿心透”。下了班,换上漂亮衣服,成了无忧无虑的小伙子了。

80年代的年轻人

尤其是胡向明,在学校时就是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吹拉弹唱,打球绘画,样样在行。他担任团支部书记,很快成为台车班的灵魂。喜欢丰富多彩的世界,经常组织青年们开展文娱活动, 唱歌、跳舞,调剂一下紧张的施工生活。

但这些却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议,说什么“台车班活太轻,干活不累,才有劲蹦蹦跳跳”,“他们拼命干活,还不是想多挣些钱”。听到这些议论, 大家心里很憋气,影响了工作情绪。

胡向明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立即向党支部、段团委汇 ,并采取措施,在青年中开展了谈心活动,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苦乐观,正确对待批评和议论。

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台车班的小伙子们开始懂得了,不被人理解是痛苦的,真正被人们理解也需要个过程,只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把各方面的工作搞得更好,才能得到信任。

胡向明以身作则,事事走在大家前面。他出身于机械筑路工人家庭,父辈四海为家,对于吃苦是不怕的。但最使同伴们佩服的,是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负责精神。

有一天,胡向明操作的上钻杆被卡在断层岩缝里,怎么也抽不出来。按规定,钻杆取不出来允许 废。可他想,一根钻杆价值五百多元,这样昂贵的东西轻易 废太可惜了。

他凭借自己熟练的技能,在钻杆的附近又打了一孔眼,然后装人适量的炸药爆破,由于眼的角度深浅恰到好处,钻杆炸出后完好无损,大家在他的带动下,人人爱护国家财产,总是把卡在石缝里的钻杆想法取出后,反复校正继续使用。

还有一次,大家把台车洗刷完毕,高高兴兴下班了,快走到驻地时,靳随岭突然想起配电箱小门上的焊羞可能忘了放到原来位置,便说:“咱们回去看看吧,不然会损坏机械的。”有人说:“算了,肚子咕咕叫,吃了饭再去也不迟,马上就到家了。”

胡向明不加思索地说:“咱们一起去看看,这是司钻工的责任。 ”就这样,大家全部返回山洞,把台车所有部位全部检查了一遍才回去吃饭。胡向明以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工作成绩,赢得了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被中铁一局团委命名为“新长征突击手”。

在成绩和荣誉面前他永远不会满足,一有机会就孜孜不倦地学习科学文化,他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在胡向明的带动下,台车班的青工人人苦练操作技术,为了解决洞壁超挖和欠挖的难题,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 “准、慢、快、活、抢”的五字操作法。

即钻头对位要准,开口打眼要慢,钻臂变位要快,打眼顺序要活,作业时间要抢,使打眼速度、质量不断提高。

就是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青年工人,却做出了第一流的工作成绩。他们每月的工作量相当于过去一个队的任务,并五次创造月成洞百米记录。

1986年4月24日,摩天岭隧道提前贯通,这是铁道部确定的大秦线十个重点隧道工程中第一座贯通的隧道。台车班的青年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顽强的拼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前进吧!新一代的筑路工,鲜花般的年龄,黄金般的事业,英雄辈出的时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