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特林的发展历史

早期

加特林本来是一个医生,反倒一生致力于工程学。1861年美国内战打响,加特林在医院看到后送的死伤官兵真是太多了,除了战场上的死伤外,很多士兵还死于疾病和营养不良。加特林认为要是能减少士兵的数量就能拯救数以千计的生命。加特林希望能发明一种枪,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枪能顶很多支步枪,让一个士兵拥有很多士兵的战斗力(他的目标是一个士兵顶上一个连),从而减少战场上士兵的人数,以达到减少战争伤亡的目的。后来他终于发明了这种机枪。 1861年夏天,加特林开始设计构思转管机枪,当年年底就完成了机枪模型,并于次年进行了验证。1862年11月月4日,加特林获得转管机枪的专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机枪模型的技术说明外,匹包括了两点转管机枪所共有的设计特点声明:一个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这使得以后所有与加特林机枪相似的设计都不能再获得专利。

加特林手摇式多管机枪

真正用于大规模实战的机枪,

加特林手摇式多管机枪是美国的加特林机枪。加特林机枪于1861年被发明,于1865年作了相应的改进,于1866年装备给美国陆军。加特林机枪可称是现代机枪的先驱。19世纪,当金属枪弹的发展逐渐成熟起来的时候,美国的发明家们开始了手动机枪的设计。不过,直到美国内战时期,机枪才受到军方重视。在这一时期内,相继出现了令军方感兴趣的多管”莱普提”机枪、”巴特利”机枪和”克拉通”机枪。这些机枪的发明者不是枪械工或机械师,而是医学博士理查德·乔丹·加特林。

加特林机枪设计成功以后,一边让工厂试制,一边写信给美国总统、政治家和军事家,并向全世界呼吁赞助,最终使研制的高额费用得到补偿。加特林成功地感动了F·巴特勒将军,使他购买了全部”加特林连用速射武器”。

折叠20世纪

现代加特林机枪到了现代,又有人把它的原理应用在机炮上,以求得高射速;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空军使用的 20mm M61 “火神”(Vulcan)机炮。

外能源通常包括人力、电动、气压、液压等。”火神”机炮吊舱甚至可由迎面气流驱动的空气涡轮提供动力。电动方式可直接利用机载电源,简单易行,但启动加速较慢,工作时对机载电子设备有影响。气动方式加速快,但不太可靠。液压马达要求机上液压系统增设管路输出液压驱动,但工作启动快,对机载电源要求低。总的来说液压马达较适合高射速加特林炮的需要。”外能源”可方便的调节射速,理论上射速在0到最高速之间可自由变化。

现代加特林机枪加特林自动原理,即左轮枪式转膛发射原理,它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加特林机枪是机械式的,最初枪管转动需要由人力转动摇把,后来改进为由电动机来完成。其优点是射速高,威力大,而且枪管可加速冷却,主要缺点是体积、质量大,消耗能量多。

加特林机枪主要是用于航空,因为战机飞行速度快,每次射击的时间通常不到1秒钟,为了有效的命中并摧毁目标,就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最大可能的发射足够数量弹药,用速度来弥补精度。

反过来,装备给步兵就非常不合适。

首先,步兵极其有限的运载能力,会把加特林机枪笨重的缺点进一步放大;

其次,步兵根本用不到如此高的射速(谁会排着队等你把1000多发子弹打完?),射速高并不一定威力就大。 M134的口径只有7.62mm,对付像悍马一类的目标都比较吃力,如果换成12.7mm的 M2HB勃朗宁,一个连射基本就残了。 而对付单兵目标,精准急促的点射更为有效;

最后,加特林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是步兵所承受不起的,加特林最大的优点在这里反而成为缺点。

转管机枪(即速射机枪)与转膛机枪之区别是弹膛不动而枪管连续不断地旋转,这种枪的工作特点是每个发射管都有自己的闭锁机构,分别依次完成进弹、闭锁、击发及抛壳等动作,一般采用电机驱动。转管机枪的射速更高,并可通过改变电机的功率来调节射速;枪管高速旋转可加速冷却,另外由于枪是由外能源带动,所以有较高的可靠性,不会因不发火而影响连续射击。

现代的加特林机枪主要出现在20世纪40~50年代,但已经不是古老的

现代加特林机枪手摇发射了,改用电动机或者液压马达驱动,最大射速达到6000~10000发/分。

这一系列最初的是 M61型 20*102mm”火神”机关炮(1959年),F-4,F-14,F15,F-16,F/A-18,F-22等著名战斗机都是使用”火神”炮,密集阵近防系统也亦用此炮。 液压驱动,电击发,采用无链供弹系统,最大射速6000发/分。

F-4上的M61A1

F-4上的M61A1

刚从F-18上拆除的M61A2

M61有一种导气式原理的 GAU-4型(陆军编号 M130),由于增加了导气机构,枪身重量比 M61型重约4.5kg,但不需要驱动马达,总体重量要轻约20kg。

M134型 Minigun(米尼冈)7.62*51mm 6管机枪(1963年,空军编号GAU-2,海军编号Mk 25 Mod 0)。 电力驱动,射速为每分钟 6000发(高速)至2000发(低速)。 主要安装在各种直升机舱门。 主要是因为越战期间,美军发现直升机很容易遭到 RPG火箭筒等轻武器的袭击,M134就是用来赶苍蝇的。 电影中悍匪手持的 M134,射速不超过1800发/分,甚至有时只有250发/ 分,为的是减低后坐力。由于M134订单太少,1975年,通用动力公司停止生产M134,并在产品目录中取消了M134。到了1990年代,特种作战的兴起,让M134重新受到重视。目前由美国迪龙-埃罗公司(Dillon Aero)接手M134的生产,而且该公司还对拨弹轮和输弹带等供弹装置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特别是在不需要特殊维护的情况下全枪寿命大大提高了。如今M134再次被大量采用,在美军的许多直升机、小型船艇、轻型战斗车辆上都经常能见到M134的身影,而且还出口到十多个国家。迪龙公司生产的M134增加了火控系统和圆筒消焰器,但重量却有所增加,不能手持。

M134D

M197型 20*102mm机关炮(1967年),M61型的轻量版,只有3管,射速

现代加特林机枪750~1000发/分。 主要装备 AH-1眼镜蛇直升机等型号。

XM214Microgun 5.56*45mm机枪,20世纪70年代,6管,步枪口径,根据电机大小的不同,射速从400~10000发/分不等。 携带1000发实弹时全重 38.5kg,长104cm。

GAU-8型 30*173mm七管”复仇者”机关炮(1977年),主要搭载于”雷电”A-10攻击机,射速约4200发/分。 主要用于反坦克作战,火力凶猛。

GAU-8

GAU-8与大众甲壳虫比较

GAU-12/22型 25*137mm五管(GAU-12)、四管(GAU-22)”平衡者”机关炮(1972年),射速最高4200(五管)或3200(四管)发/分,主要搭载于F-35、AV-8A和AC-130战机。

GAU-22

GAU-12

GAU-19型 12.7*99mm机枪(1983年),最初为 6管,标准型为 3管。 射速1000~2000发/分,主要供地面车辆使用。

GAU-19

以上是机枪/炮的原始型号,还有其他衍生出来的机炮吊舱型号,车载型号等。

再介绍一下苏联的。

GSHG-7.62机枪(20世纪60年代),口径7。62x54mmR,4管,导气式原理,射速 6000发/分;

GSHG-7.62

GSh-6-23机炮,口径23x115mm,6管,导气式原理,电控击发,射速10000发/分,主要装备苏-15,苏-24,米格-31等战机;

GSH-6-23

GSH-6-30机炮,口径30*165mm,6管,导气式原理,射速4000~6000发/分,主要装备米格-27和米格-31等战机;

GSH-6-30

AO-18/AO-18M机炮,口径30*165mm CIWS,六管,射速3000(AO-18)或5000(AO-18M)发一分钟,主要装备AK-630系列近防炮和卡什坦弹炮合一近防系统。

AK-630M上的AO-18M

据说还有GSHG-5。45机枪,口径5.45*39mm,未有确切资料。

再介绍中国的。

CS/LM5机枪,口径12.7*108mm或12.7*99mm,三管,射速最高2000发一分钟,枪体重约33千克,由208研究所、四川华庆机械、重庆建设工业研制,主要装备猛士战车,预计将装备05式主战坦克。

CS/LM5

CS/LM12机枪,口径7.62*54mm或7.62*51mm,六管,虽然看上去非常像迪龙公司生产的M134D,但不是仿制的,整体性能与M134D差不多,射速最高6000发一分钟,由208研究所、四川华庆机械、重庆建设工业研制,主要装备猛士战车、4*4火力支援车、遥控武器站或作直升机舱门机枪。

CS/LM12

车顶上的CS/LM12

CS/LM12

CS/LM12

支援车上的CS/LM12,缩短枪管取消了火控

14.5毫米三管机枪,口径14.5*114mm,三管,射速最高1800发一分钟,由北京长庆机械厂(国营216厂)研制,主要用于车载或作直升机航空机枪(像QJK99和GAU-19那样悬挂于直升机两侧)

14.5毫米三管机枪

730式7管30毫米机炮,口径30*173mm,七管,射速最高4200发一分钟,主要装备H/PJ12近防炮和陆盾2000陆防炮。

保养中的730机炮,看上去比GAU-8要短

730机炮

1130式11管30毫米机炮,口径30*173mm,十一管,射速最高11000发一分钟,装备于H/PJ11近防炮。

1130机炮

此外,还有一款5.8*42毫米的(Microgun),六管,射速最高6000发一分钟,其他性能不详,装备于遥控武器站。

5.8毫米

猛士军车上的5.8毫米加特林

最后还有瑞士的

厄利孔KBD(Super-25)7管25毫米机炮,由厄利孔康特拉韦斯公司研制制造,口径25*184mm,七管,射速最高5000发一分钟,主要装备于意大利巨数(Myriad)双联近防系统,据说也可以装备于密集阵Block-2。

巨数舰炮上的双联KBD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