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走了,带着浓浓的不舍和欣慰。他再也不能穿着那套几十年不变的深蓝色工作服,绕着一台台车床、铣床、磨床兜上几圈了;但更多是让他宽慰的消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不断得到重视,各项措施陆续落实,重塑匠心正成为全社会共识。
我这辈子最大的志向,就是当好一名工人。
言犹在耳,李斌1980年进入上海液压泵厂,凭借不断钻研,让一台台当时“高大上”的洋机器俯首听命,彼时的厂长曾经这样说:“我们厂有两个李斌,工厂的腰杆就硬了;有一批李斌,工厂就‘飞’起来了。”
被称为“蓝领英雄”的李斌,一度是优秀工人的代名词。肯吃苦、肯学技术、肯动脑筋又肯牺牲时间的李斌,对技术有股超乎常人的钻劲。
单位曾要一份五年工作总结 告,而他交上来的却是两张活页纸大小,写满了他的六项技术革新资料,每个项目仅三四行字。
因为技术出众,改革开放初期,李斌还曾刷新了产业工人的“身价”———德国专家提出要以价值数十万元的数控机床换取他到国外工作一年。
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他从没有豪言壮语,却用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扎扎实实做出了样子。
据不完全统计,李斌入职至今——
在他的带动下,具有良好的办学和师资条件的李斌学院,已经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基地。
以初心致匠心,30多年后依然被“学一手好技术,当一个好工人”梦想激励前行的李斌,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李斌的一生,亲身经历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融入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发展历程中,更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巨变互相印刻。
专注钻研
从学徒工到书写编程的技术大拿
李斌的座右铭简单而有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改革开放之初,刚出校门的李斌如愿走进上海电气旗下的上海液压泵厂,成为一名学徒工。从小就是学霸的李斌,暗暗下定决心,同样要在工作上干出点名堂来。
他是干一行必要精一行的工人。最初的学习是在他的机床前,磨刀是机械加工的基本功,他就潜心攻磨刀关。他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虚心求教,他用一大把 废的刀具,一把把地磨。刀子越磨越短,技术越来越精。
平日里,沉默寡言的李斌默默记下师傅们的操作,从不显山露水,但每每发问总是直击要点,让人刮目相看。学徒生涯里,李斌凭着一股子钻劲四处求教,博采众长,很快成为车、钳、铣、磨的一把好手。
好学的李斌并未就此止步,1982年,他考取了上海电视大学机械制造专业。3年之后带着电大三好学生的殊荣回到厂里。
刚读完大学,李斌又锲而不舍地自学英语、德语,进修数控理论和应用技术。行业前沿知识让他清晰地认识到,高科技数控化加工方式势必将取代传统模式。越学习感觉越紧迫,业余时间里,李斌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交大、长宁区科技站和书店里。
彼时的上海液压泵厂,传统的金属切削加工模式已经延续了几十年,老式机床上油漆剥落一层又重新刷上一层,一人一刀一件。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新设备新技术,更带来了难得的交流培训机会。
去瑞士培训,李斌的行李与众不同———包里放着四本厚厚的字典以随时查询。劳务培训,只能学习最简单的加工操作技术。
国外将数控机床的关键技术划分在工艺、编程、电气、刀具4个部门,由4位工程师共同调试数控机床,再教类似李斌和其他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务工去操作。
李斌不甘心,白天除了操作机床,他处处留心,抓住每个机会跟老外学习数控机床调试技术和编程,光笔记就记了几大本。
别人眼里壁垒森严的专业限制,李斌没有作茧自缚。他的目标,不只是学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里的专业知识技能,而是要对四个板块融会贯通,做数控机床的专家型工人。
夜晚的日内瓦河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但李斌仿佛又回到了刚进厂当学徒时的状态,一到晚上,就整理白天看到和操作的调试资料,做笔记、测数据、画图纸、设计程序。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李斌已对数控机床的高调试编程技术驾轻就熟。公司外国技术人员休假之际,一批复杂零件的加工难住了所有人,李斌主动请缨,书写编程、制定工艺、准备刀具、输入程序开动机器,四大技术要素一气呵成,崭露头角!
李斌成了第一个中国工人调试员,开始指导外国人上机操作。1988年,瑞士公司又点名要李斌去劳务培训。回国前,外方向他许诺了众多优厚待遇,恳请李斌留下。但是李斌回家了,带着外方的技术资料和第一手编程技能回家了。
以后几年,爱才的德国人只能几次点李斌的将,甚至以无偿赠送价值40万元人民币的数控机床为代价,换取李斌到国外“培训”一年。
“我的一切缘于祖国,我必须回 祖国。”李斌这样向不解的外国人解释道。老外们不知道的是,李斌在电大脱产学习时就曾申请入党,在瑞士时,又再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表决心,愿意学好这门技术,为中国技术工人争气。”
1991年12月15日,回国后的李斌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李斌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
在党旗下宣了誓,就要一辈子对照着合格党员的要求去做。
打破垄断
驯服“洋机器”带出创新团队
1989年开始,液压泵厂开始陆续从国外购置数控机床。价格昂贵的机器里往往只有一、二种加工程序,看着浑身都是外文字符的“洋宝贝”,不少职工觉得格外陌生,操作起来自然束手束脚。
国际竞争中对高新技术保密是公开的“秘密武器”,是就这样吃个哑巴亏,还是大胆创新?
种种难题都没有难住李斌,在短短的时间内,仅2CNC数控机床加工范围就扩大到12个品种,24种零件。随后他又对原为6种规格柱塞的环槽割刀进行改革,使一次成型割刀从原来做60只零件就要换刀,增加到700只,工效提高足足10倍多。
100多万元购买的某型数控机床原设计功能仅为加工棒料零件,但液压泵厂的零件形状各异,甚至还有不规则的几何形状,于是李斌又再次出马,自我加压没日没夜地连轴转,多少张草图,多少次计算,多少回试验,他已记不清了。
终于,一套洋机器自身不具备的新程序在液压泵厂诞生了。有人说,“全能”的李斌,把数控机床也变成了“全能型”的机器。
这份技术攻关的实力,实打实地体现在设备采购的话语权上↓↓↓
1996年7月,液压泵厂好不容易筹措了一笔资金欲购一台数控机床,在设备选购时,李斌也一起参加谈判。对于正处在困难时期的液压泵厂,100多万元人民币不是一个小数字,全厂职工辛苦干上几年也拿不出这笔钱,李斌深知它的分量。
谈判一开始,外方不顾机床固有程序不应额外要价的惯例,开口要价就是120多万元。平素不善言辞的李斌此刻底气十足:“固有程序本不应再要价,况且我也有能力打开这些程序。”
几番交锋,失去要价筹码的外方最终让步了,答应对液压泵厂制订一份100万元特殊优惠合同。自此,液压泵厂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凡购置数控机床的谈判,李斌必须出席。
彼时全国有3家主要的液压泵生产厂,上海液压泵厂从规模和设备拥有量都算不上行业巨头,但因为“蓝领英雄”李斌,拥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风光”:大量的订单来了,国家重点项目、专用设备项目找上门来……当然,厂长们已经习惯了随着一批批“大方”订单中的“苛刻条款”——项目必须由李斌班组负责。
技术拔尖,声名鹊起的李斌,有人劝他“挪挪窝”,曾经的一些徒弟、同事技能比不上李斌,跳槽后钱却赚得多多了,为什么心眼不“活络”?
不说外国,国内找他的人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工资过万、聘作顾问、只需动口不用动手……条件越开越高,只等李斌点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上海液压泵厂却不是个效益好得诱惑人的地方,企业一度还面临亏损的窘迫。彼时李斌的月工资收入还不到千元,可李斌死了心就是不肯。
对此,李斌的夫人也很支持,夫妻俩商量的结果更坚定了李斌的信念:液压泵厂培养了我,“儿不嫌母穷”,你也跳槽,我也跳槽,谁来振兴企业?
李斌的心始终拴在企业。1995年下半年,李斌从市总工会领取了市首届十大工人发明家的1700元奖金,荣誉和奖励都令他无比激动。
1700元,相当于他两个月的工资。可是回到厂里得知总公司帮困基金成立的消息后,他不假思索地又补上300元一同交给了党组织。
这样的敬业和无私,让李斌在企业里有着巨大的凝聚力。1996年上海液压泵厂组建“李斌小组”,成立之初,小组成员人均只会操作一类一套设备,在李斌的指导下,人人都成了多面手,而且都会调试数控设备——
李斌的3个徒弟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李斌班组先后荣获上海市红旗班组、全国先进班组、上海市模范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
2002年,李斌历经3年艰苦的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披上了学士袍,而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全国首家以普通工人名字命名的“李斌学校”开学授课,由他担任名誉校长↓↓↓
迄今,李斌技师学院已经培养技能人才超过8.5万人,其中包括——
“让我试一试!”每逢遇到技术难题时,这就是李斌的口头禅,怀着强烈的创新愿望和坚持,李斌在工作中非常注重要以创新打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以创新打破国外对中高端工业装备基础件的垄断,其中对于液压泵技术的创新改进,让国产液压泵跻身国际先进水平。
在他的带动激励下,李斌技术中心及李斌数控技术工作室共完成——
建言献策
关心产业工人成长传递职工心声
在李斌心中,无论多么普通的工作岗位,只要自己肯努力,一样能成才。2014年,李斌当选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被人们称为“劳模副主席”。
比起过去的李斌,现在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埋头苦干的能工巧匠——
作为生产一线的工人,我感到很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
李斌思考得更多,也更为企业人才的匮乏而焦虑。这份忧虑促成了李斌更注重倾听和传递职工心声,将企业和职工的声音带到了全国两会的会场。
“还在老地方吗?”“还在老地方。”“不容易啊,还继续在基层技术攻关。”2016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了解到李斌仍然在一线,不由地赞叹道。
当日的会议上,李斌是第二个发言人,围绕“加强技工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这一主题,李斌强调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应该加强技能工人队伍建设。
“提升技术工人的技能刻不容缓,技术工人,尤其是青年技工需要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听取了李斌的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回复道:“我们要想办法调动一线工人、制造业工人、农民工的积极性,这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工人阶级是主人翁,主人翁的地位要体现出来。”
习总书记的话犹如一针强心剂,让李斌倍感振奋,他注意到——
在我发言的时候,总书记用笔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录,总书记的回复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普通劳动者、产业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当中的作用非常肯定。
李斌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奔波地更有劲了,他积极建言献策——
我国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上海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不能单纯依靠科学家和技术人员。
在未来,一线技术工人将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在担任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工人农民组的评委时,他又为增加工人农民组的获奖名额而不断争取。
十九大之后,李斌更忙碌了,每天早早地来到工厂,几个车间来回地看,摸摸熟悉的机器,和工友们讨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点。作为十九大代表,他始终揣着一本笔记本,上面写的都是他学习十九大 告的体会与心得。
要好好学习十九大精神并贯彻到工作中去,为助力中国梦的实现尽一份力。十九大 告第一次把工匠精神明确写入其中。
在李斌看来,把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喜欢的,对自己的岗位是敬业的,就是工匠精神的一种体现。
现在,一些人认为当工人没有出息、没有地位、没有前途。一些人认为时代发展,面对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工匠精神早已过时。但李斌从不这样认为,他在传授技艺的同时也在传承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都是我们工人要坚守的精神阵地,这样才能有大的作为。在一线磨练,不单纯看你有没有学历,更注重你的能力,只要肯钻研,爱岗敬业,就能在自己的行业闯出一片天。
从业近40年来,李斌经历了企业的亏损、调整、搬迁等剧烈动荡,然而他从未动摇过,始终如一地在基层岗位上用自己的技术与创意助力着企业的发展。李斌说——
做一个工人,哪怕你的岗位再平凡,但只要有所作为,有所创造,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今后更深远的岁月中,李斌的追梦生涯,他的职业理念,还将深深影响着更多的后来人。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的人生格言———“创新就是要在别人去想之前,我早想一步;奉献就是要在别人去干之前,我先干一步。”
上午投简历,下午被开除:你的职场行为被监视了吗?
集锦| 盘汤圆啦!这是一期有爱的元宵专辑~
紧急!全国叫停!家里有这几种药的,赶紧扔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