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17年5月18~20日,“全国模板脚手架工程创新技术交流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建设学术委员会、昌宜(天津)模板租赁有限公司、《施工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由《施工技术》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 、中国模板脚手架 、中国安全产业 建筑行业分会支持。来自全国各地3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商模板脚手架质量安全大计,把脉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为我国模板脚手架技术创新出谋划策。
开幕式
会议开幕式由《施工技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张可文主持,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衍仁致开幕词。出席开幕式并在嘉宾席就坐的嘉宾有住建部原总工程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施工技术》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许溶烈,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衍仁、中国模板脚手架 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糜嘉平、中国建筑学会模板与脚手架专业委员会原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赵玉章、资深建筑施工和脚手架技术专家杜荣军、施炳华,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施工技术》杂志编委郭正兴,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施工技术》杂志编委龚剑,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 会长喻迺秋、中国模板脚手架 秘书长高峰、中国安全产业 建筑行业分会会长郝海涛、中国忠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金果、昌宜(天津)模板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啸龙、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学东、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林冰等领导和专家。
《施工技术》杂志社社长兼主编 张可文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熊衍仁
住建部原总工程师、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施工技术》杂志编委会名誉主任许溶烈
四位模架行业资深专家
许溶烈先生为昌宜(天津)模板租赁有限公司颁发本次会议主办单位纪念奖牌
嘉宾合影
主题 告
在为期一天的技术交流中,围绕模板与脚手架行业“应用创新”与“安全事故防范”两个主题,15位专家做了主旨演讲。结合国内典型模架工程案例,各位专家以不同视角为大家奉献了一场模架行业的饕餮盛宴,内容涵盖了超高层建筑、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市政桥梁等工程领域。既涉及到国内最先进的超高层施工平台技术,又介绍了各种新型模板、脚手架与支撑架性能及技术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既包含模架工程安全计算、安全事故分析与防范,又对BIM 技术在模架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15场 告各有侧重,专业水平高,场场精彩;会场座无虚席,与会代表热烈、持久的掌声彰显了本届会议的高水准。
龚 剑(上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超高层液压爬升整体钢平台模架装配技术体系的发展
告系统总结了超高层整体钢平台模架技术体系的发展历程,同时详细阐述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技术体系的系统组成、工艺方法、控制技术、技术与装备特点、工程应用成效以及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业内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林 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
脚手架稳定性研究新进展与探索
指出目前脚手架的安全计算及稳定计算,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及试验依据,给出脚手架钢管初始几何缺陷的稳定设计曲线。从实际情况出发,物尽其用,符合绿色施工的要求,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及探索提供依据。
姜传库(中国模板脚手架 专家委员会主任)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之模板脚手架技术
介绍了模板品种从单一的组合钢模板、全钢大模板发展到钢框胶合板模板、铝框胶合板模板、铝合金模板、塑料模板的发展历程。各种爬模得到应用,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提高了工程质量。《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在模板脚手架技术方面,涵盖房建、市政、路桥所需的主流模板脚手架技术,经济效益好,推广意义重大。
郭正兴(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杂高支模的风险控制技术
目前高支模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避免特殊结构认识上的低级错误, 在高支模方案策划阶段,应充分认识结构受力体系的转换及传力路径,应对目前钢管支架体系的立杆承载力与构造要求的相互关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规划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的高大支模架。提出完善高支模方案和加强搭设期间的构造检查,能避免项目经理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管理风险责任追究。
王开强(中建三局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智能化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系统
告介绍了“智能化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系统”通过对分散的设备、设施、材料及工艺进行集成,形成一个功能强大的建造中枢,将传统的粗放建造转变为类似“建造工厂”的集约化建造,大幅提升超高层建筑安全、高效、节约及绿色建造水平。同时就平台在武汉绿地、北京中国尊、沈阳宝能等项目上的应用情况、综合效益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说明。
喻迺秋(中国基建物资租赁承包 会长)
我国模架产业工程应用发展与变革
介绍了我国模板产业的发展历程,随着设计与施工技术的不断变革,经营模式也发生改变。通过对行业当前基本情况的数据分析,指出模架行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模架行业发展呈现新特点与新趋势,对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苏亚武(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津)副总经理)
超高层智能集成顶升平台与垂直运输设计体系综合施工技术
针对目前超高层施工要求品质高、面临工期紧等问题,提出超高层智能顶升平台具有承载力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超高层垂直运输设备——塔式起重机的选型、定位和爬升,施工电梯的选型、数量、布置和使用以及超高层混凝土泵送的考虑要素,对超高层顶升平台与垂直运输进行综合协调设计。
李啸龙(昌宜(天津)模板租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构建铝模产业融合发展平台
指出铝合金模板替代传统模板是国家大政方针政策,铝模应用逐渐从高层建筑向低层建筑发展,城市综合管廊也开始应用。同时介绍了产品特点及工程应用,以期借助平台优势互补,战略共赢。
黄玉林(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技术总监)
高层建筑液压爬升模架体系及其施工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告介绍了液压爬模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新型液压爬模体系的研发和关键技术,通过液压爬模体系的典型工程应用总结其应用范围,并指出钢筋工程是液压爬模技术的关键,应采用预制钢筋笼技术。
杨 波(深圳市同力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系统模板在海内外工程的施工案例
系统介绍了整体式台模、液压式爬模、无插销自动下落模板、地下综合管廊模板及自行式桥梁模板在海外工程中的应用,多种系统模板混合施工可根据各种模板体系优势合理化施工,剪力墙采用大钢模,楼面及梁采用铝模板,楼梯及外围窗台采用预制构件。
杨小芹(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部长)
高层中庭大跨度悬空集成式结构支模体系设计应用
详细介绍了中航建设集团研发的高层大跨度悬空集成式结构支模体系,该体系不仅解决了屋面施工难题,也为后续装饰装修施工分包队伍、机电分包队伍和维保作业人员提供便利平台,在绿色、创新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集成式钢结构平台可服务于结构、装修、机电安装、运营维护的全寿命周期。
吕丽霞(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机电所副所长)
超高层液压爬升设备及其安全施工监控技术的研究应用
详细介绍了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研发的液压爬升模板、液压爬架、液压爬升钢平台、液压爬升逃生梯、自爬升卸料平台、自爬升吊装平台、自爬升设备施工安全监控技术的技术特点与技术参数,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超高层液压爬升设备的创新成果。
杨秋利(涿州市三博桥梁模板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
预制节段拼装桥梁模板应用
预制节段拼装施工一般可采用悬臂拼装和逐跨拼装。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不但能够用于修建多种形式的桥梁,而且也能适用于各种施工方法。在城市高架桥建设中采用节段拼装工艺与传统的满堂支架现浇箱梁施工法相比,凸显“环保、交通、速度”三大优势。
吴 林(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产品经理)
基于BIM模板脚手架专项工程
模板配置可以采用动态规划方法优化 , 采用BIM技术特性完成复杂的模板配置过程。对模板支撑设计 , BIM技术可根据现有规范对其进行抗弯 、抗剪以及挠度等方面的验算 ,生成用于指导施工的施工详图、节点图,快速实现合规合理并兼顾经济的专项施工方案书。
陈 红(中国模板脚手架 副秘书长)
建筑工程模板支撑架存在问题及事故案例分析
结合国内几起重大模架事故,分析我国房屋市政工程模板支撑架坍塌事故原因,对国内外脚手架进行对比,指出我国模板支撑架存在问题,如随意加大步距,未设置剪刀撑等,找出解决对策,搭建模板脚手架安全平台。
精彩展区
会议同期还设立了企业展区,多家知名模板企业宣传并展示了产品及技术成果,会议休息时,参会代表纷纷上前咨询交流,为企业和代表提供了沟通协作的平台。
优秀论文颁奖
工程观摩
5月20日上午,会议组织参会代表观摩了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安置房铝模施工现场及北京新机场航站楼等工程项目,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在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安置房铝模施工现场,代表们详细了解铝合金模板体系的技术要点、施工工艺、验收标准以及通病防治等有关情况,并就铝模实际脱模效果进行了考察。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单体机场航站楼,是世界施工技术难度最高的航站楼之一,也是世界首次高铁下穿、世界首个高铁和城际快轨“双进双出”的航站楼。观摩团深入新机场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摩,被新机场宏大的体量、精细的管理所震撼。
两天的会议紧锣密鼓,15场主题 告各有特色,本次大会很好地搭建了施工企业工程实践应用与模架企业产品研发的交流平台,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模板脚手架行业存在的问题、取得的成绩,分享了模架施工关键技术和经验,交流了多项行业前沿科技成果,是一场高水平、开放的建筑盛会。本次会议交流主题丰富充实,项目观摩亮点纷呈,与会代表纷纷表示不虚此行。
========================
关于《施工技术》杂志
《施工技术》杂志创刊于1958年,是国内建设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科技期刊。本刊及时追踪 道建设领域的最新技术,以其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特色,深受工程技术人员的欢迎和好评,发行量在国内建设领域遥遥领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