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脉输液的原理是?
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
2静脉输液的目的?
纠正水、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补充营养,补给热能,促进组织修复;输入药物,治疗疾病;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利尿消肿。
3常用溶液及作用?
晶体液;胶体液;高营养液。
晶体液特点:分子小,在血管内存留时间短,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重要作用,对纠正体内电解质失调效果显著。
胶体液特点:分子大,在血管内存留时间长,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升血压效果显著。
高营养液:供给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4晶体溶液举例。
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水平。
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补充水分和热量。
20%甘露醇;25%山梨醇;25%葡萄糖;50%葡萄糖:利尿脱水,提高血浆渗透压,消除水肿。
5%碳酸氢钠溶液;1.4%碳酸氢钠溶液;11.2%乳酸钠溶液;1.84%乳酸钠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5胶体溶液举例。
中分子右旋糖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
代血浆(羟乙基淀粉、氧化聚明胶、聚乙烯吡咯酮等):增加循环血量和心输出血量,在急性大出血时可与全血共用。
5%白蛋白;血浆蛋白;水解蛋白:补充蛋白质和抗体;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增加机体免疫力;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
6高营养液举例。
氨基酸;脂肪乳:维持病人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7临床补液原则。
先盐后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液种交替;见尿补钾。
8补钾“四不宜”原则。
不宜过快:成人30-40滴/分。
不宜过早:见尿补钾,尿出量>40ml/h。
不宜过过:成人3-6g/日;小儿0.1-0.3g/kg体重/日。
不宜过快:浓度不超过3‰。
9茂菲滴管液面要求为?
1/3到1/2满。
10初次排气要求为?
输液管与头皮针相交处。
11穿刺点与止血带举例要求为?
头皮针:穿刺点上方6cm。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点上方10cm。
12何为“三松”?
松止血带;松调节器;松拳。
13液体调节滴数为?
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心衰病人20-30滴/分。
年老、幼、弱、心肺疾病–慢;脱水严重、心肺功能好–快;高渗盐水、含钾药、升压药等–慢。
14血管选择要求。
粗、直、弹性好、清晰的血管。
15输液器使用时间。
连续输液超过24h每日更换输液器。
16抽血化验与测血压禁忌。
严禁在输液的肢体侧进行抽血化验或测血压。
17输液速度计算。
(1)已知输液总量与计划输液时间,计算每分钟滴数。
每分钟滴数=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输液时间(min)
(2)已知每分钟滴数与输液总量,计算输液所需时间。
输液时间(小时)=输液总量(ml)×点滴系数/每分钟滴数×60(分)
18常见输液反应举例。
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药液外渗。
19发热反应原因/症状/护理措施分析。
原因:输入致热物;输液器灭菌不彻底;输液器再次污染;输液器失效;输入的液体、制剂不纯、变质;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症状:病人表现为发冷、寒战继而高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重者体温可达41℃;伴有头痛、呕心、呕吐、速脉等症状。
护理措施: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与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寒战时予以保暖,高热时予以物理降温;保留剩余药液和输液器进行检测。
20循环负荷过量原因/症状/护理措施分析。
原因: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输液速度过快;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荷过量引起,又称急性肺水肿。
症状:病人突然出现气促、咳嗽、呼吸困难;出冷汗、咯粉红色泡沫痰;严重时痰液自口鼻涌出、两肺听诊布满湿啰音,心率快,律不齐
护理措施: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病人立即取端坐位、双腿下垂;加压高流量氧气吸入,6-8L/min,湿化瓶内放入20%-30%乙醇湿化氧气;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强心剂,利尿和扩血管药物;必要时用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轮流适当加压四肢,5-10min轮流发送一侧肢体上的止血带。
21静脉炎原因/症状/护理措施分析。
原因: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输液导管时间过长;输液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症状:沿静脉走形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症状。
护理措施:局部用50%硫酸镁湿敷;患肢抬高并制动;超短波治疗每日一次;合并有感染,遵医嘱予抗生素治疗。
22空气栓塞原因/症状/护理措施分析。
原因:输液时导管内空气未排尽;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药液拔针;液体管路连接不紧,加压输液无人看护。
症状:病人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呼吸困难,严重紫绀,有濒死感;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音”。
护理措施:立即安置病人取左侧头高足低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氧浓度;有条件者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情动态记录。
23药液外渗原因/症状/护理措施分析。
原因:穿刺时刺破血管,或输液过程中针头、留置针导管滑出血管外,使液体进入血管外组织而引起。
症状: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不畅,如药物有刺激性或剧毒性,可引起严重组织坏死。
护理措施:发生液体外渗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抬高患肢,局部热敷20min,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体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24何为静脉输血
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
25静脉输血的目的有?
补充血容量;补充血红蛋白;补充血浆蛋白;补充血小板和各种凝血因子;补充抗体和补体;吞噬、吸附、中和毒物作用。
26输血的适应症有?
出血、贫血、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异常;中毒等。
27输血的禁忌症有?
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肺栓塞;恶性高血压等。
28血液制品的种类有?
全血;成分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凝血制剂、血浆);其他血液制品。
29静脉输血前的准备有?
备血(禁忌同时采集两名或两名以上病人的血标本);取血(三查八对);核对(必须双人核对);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30输血的“三查八对”内容是?
三查:血液质量;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
八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血液剂量。
31输血注意事项有?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禁止同时采集两位病人的血标本(3)输血前后及输入两袋血液之间均需输血少量等渗盐水(4)不可随意加入其它药品或在此抽血以防止血液变质(5)保证血液的新鲜输注(6)加压输血必须有专人守护(7)输完的血袋送回输血科保留24h(8)输库存血前必须认真检查其质量(9)输注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听取病人主诉,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10)如发生严重反应,必须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并保留余血以备检查分析原因。
32常见的输血反应有?
(1)与输血质量有关: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污染反应;传染性疾病。
(2)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急性肺水肿;出血倾向;枸橼酸钠中毒;酸碱平衡失调;体温过低。
(3)与输血操作有关:空气栓塞;微循环栓塞。
33溶血反应相关知识点
(1)何为溶血反应?
受血者或供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溶解,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是输血反应中最严重的反应。
(2)溶血反应原因分析。
输入异型血:由于ABO血型不相容引起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反应发生快,后果严重。
输入变质血:输血前红细胞已经变质溶解,如血液储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或过低,血液受细菌污染、输血前血液加温或剧烈震荡、血液内加入高渗、低渗溶液。
血中加入能影响血液PH值的药物等,致使红细胞大量破坏所致。
输入Rh因子不同的血,人类红细胞除含有A、B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凝集原即Rh因子。
转自:医护笔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