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一) 高一年级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二) 高二年级数控操作技术、AutoCAD、电工技能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空间的想象能力,能识读一般的零件图;2、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量具,并进行零件的检测;3、 熟悉常用机械设备结构、原理,并能对一般维护和故障排除;4、 能够熟练地使用钳工工具,并能按图纸进行正确加工工件;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5、 了解车削工艺知识,并能够进行一般零件的工艺编制和车削加工;1、 能够根据图纸正确加工中等复杂的零件,能够对机床进行简单故障排除和维护;2、 能够熟练地使用绘图软件,并能正确绘制中等复杂的零件图;3、 达到钳工、车工职业技能中级水平;4、 能够制定中等复杂零件的工艺规程;5、 掌握电工基本技能,能够进行机电设备简单电气维护;
课程安排
(一) 高一年级机械制图、机械基础、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二) 高二年级数控操作技术、AutoCAD、电工技能
教学内容
(一)《机械制图》1、课程的任务和要求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理论和有关国家标准。教学中以看图为主,掌握绘图基本知识与技能,以画简单图作为培养和检验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手段。要求:要求学生看懂一般的零件图和简单的装配图。学会查阅教材中常用件、标准件和有关资料。总学时为96个学时。2、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七章图样常用表达方法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第九章 零件图《机械制图》学时安排表
第七章图样的常用表达方式 | 30 | ||
7.1 视图 | 4 | 2 | 2 |
7.2 剖视 | 13 | 8 | 5 |
7.3 剖面 | 4 | 2 | 2 |
7.4 其它表达方式 | 2 | 1 | 1 |
7.5 表达方法综合应用示例 | 7 | 3 | 4 |
第八章标准件与常用件 | 26 | ||
8.1 螺纹 | 6 | 3 | 3 |
※8.2 螺纹紧固件 | 4 | 2 | 2 |
※8.3键连接 | 3.5 | 1.5 | 2 |
※8.4 销连接 | 1.5 | 0.5 | 1 |
8.5 齿轮 | 8 | 4 | 4 |
8.6 弹簧 | 2 | 1 | 1 |
8.7 滚动轴承 | 1 | 1 | |
第九章零件图 | 40 | ||
9.1 零件图的名称 | 6 | 2 | 4 |
9.2 零件的表达分析 | |||
9.3 零件的尺寸标注 | 7 | 3 | 4 |
9.4 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 8 | 4 | 4 |
※9.5 零件图的工艺结构 | 3 | 3 | |
※9.6 看零件图 | 1 | 1 | |
9.7 典型零件的分析 | 15 | 6 | 9 |
※9.8 零件的测绘 | 6 | 1 | 5 |
3、教学建议(1)根据职业中学学生的特点教学中必须贯彻以读图为主,以看懂零件图为目的,在零件图中应以视图的表达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掌握简单零件的尺寸标注,课程的教学以形体(基本几何体、组合体)的正投影特性和“三等”关系为基础,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与尺寸标注法都应围绕零件的视图表达这一主要内容展开教学。(2)机械制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学习时,必须通过多次的看图和画图的作业实践,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通过简单组合体三视图的反训练,进一步掌握点、线、面投影理论,较熟练的应用形体分析法进行投影分析,使线面分析法,方位分析的应用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大纲规定总学时约占2/3的时间安排实践练习、作业、从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实现。(3)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严密组织各个教学环节,务必使每一章节的教学目的明确、讲练综合、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兼顾全局。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从立体图到三视图,又从三视图到立体图,反复训练,始终把视图表达与想象形体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中的首位,把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作风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4)其它图样:展开图、焊接图、铆接图根据专业为选学内容,但零件图以前的各章节的基础知识要满足规定学时的要求,属必学课。(二)机械基础1、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专业和近机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课。本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机械基础知识和技能,突出机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零件、材料、机械传动等的应用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以提高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今后从事实践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2、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第6章 常用机构§6-1 平面连杆机构§6-2 凸轮机构*§6-3 间歇运动机构第7章 机械传动§7-1 带传动*§7-2 链传动§7-3 齿轮传动*§7-4 蜗杆传动§7-5 轮系和减速器第8章 液压传动*§8-1 液压传动概述§8-2 液压元件§8-3 液压回路及分析《机械基础》学时安排表
章节名称 | 内容 | 学时 | ||
理论 教学 | 机动 学时 | 小计 | ||
第6章常用机构 | 1、平面连杆机构 2、凸轮机构 3、间歇运动机构 | 12 | 2 | 14 |
第7章机械传动 | 1、带传动 2、链传动 3、齿轮传动 4、蜗杆传动 5、轮系和减速器 | 12 | 4 | 16 |
第8章液压传动 | 1、液压传动概述 2、液压元件 3、液压基本回路及分析 | 8 | 2 | 10 |
小计 | 32 | 8 | 40 |
3、教学建议(1) 根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在教学中,应以介绍其结构、特点、应用为主,尽量避开力学知识。(2)教学中应当采用模型、投影、实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注意结合专业。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3)教学中,应安排一定量的练习及复习思考题,并通过作业、提问、复习等措施达到教学要求。(三)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1、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常用车床的结构、性能和传动系统,掌握车削的有关计算方法。了解车刀主要角度的作用。了解常用刀具材料的性能。掌握常用刀具的选用方法。了解车工常用工具和量具的结构,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能合理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和中等复杂工件的装夹方法,能理解中等复杂工件的车削工艺。能对工件进行质量分析,并提出预防质量问题的措施。能查阅与车工专业有关的技术资料。熟悉车工安全操作规程。(2)技能目标掌握常用车床的日常调整和维护保养方法。会正确刃磨和使用常用刀具、刃具。能较熟练地掌握中级车工的各种操作技能。能利用工量具对工件进行质量检测。(3)情感目标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2、理论教学内容(1)车削加工的基本知识(2)车削轴类工件(3)车削套类工件(4)车削圆锥面和成形面(5)螺纹加工(6)车偏心工件(7)典型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3、技能教学内容(1)入门知识及车床润滑保养、车床操纵练习(2)车刀刃磨、卡盘拆卸、工件校正和测量练习(3)车削外圆、端面、台阶和钻中心孔(4)车槽、切断(5)钻、车、铰圆柱孔和车内沟槽(6)车圆锥(7)车成形面(8)车外、内三角形螺纹*(9)车梯形螺纹*(10)车多线螺纹*(11)车偏心工件(12)强化训练4、教学进度和学时安排建议《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学时安排表
序号 | 课程内容 | 学时 | ||
一体化教学 | 专项实训 | |||
1 | 车削的基本知识 | 车削的基础知识 | 6 | 5天 |
车刀的基础知识 | 8 | |||
金属切削过程 | 6 | |||
2 | 车削轴类工件 | 轴类工件简介 | 1 | |
轴类工件的装夹 | 5 | 5天 | ||
轴类工件各部分的车削与测量 | 13 | |||
3 | 车削套类工件 | 套类工件简介 | 1 | |
套类工件的装夹 | 4 | 5天 | ||
套类工件的加工方法 | 10 | |||
套类工件的测量 | 4 | |||
套类工件的车削工艺分析及车削质量分析 | 8 | |||
学期合计 | 66 | 15 |
序号 | 理论教学提要 | 必讲/选讲 | 参考学时 |
1 | AutoCAD文字与尺寸标注 | 必讲 | 2 |
2 | AutoCAD块的建立和使用 | 选讲 | 2 |
3 | AutoCAD样板图 | 必讲 | 2 |
4 | AutoCAD图形打印 | 必讲 | 2 |
5 | 合计 | 8 |
《AutoCAD》实践教学学时安排表
序号 | 实践课题(项目) | 必做/选做 | 参考 学时 |
1 | AutoCAD文字与尺寸标注综合练习 | 必做 | 10 |
2 | 粗糙度块、标题栏块的建立和使用练习 | 必做 | 6 |
3 | 综合作图与出图 | 必做 | 16 |
合计 | 32 |
4、教学方法建议:(1)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学应当在计算机机房进行,应保证一人一机,采用现场讲授或者课件教学,理论讲授和上机操作同步进行。(2)教学时要注意加入与机械制图相关的内容和绘图技巧。(六)电工技能1、课程性质和任务《电工技能》是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将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整合为一门模块结构的综合课程,要求学生在校内修习,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作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得到社会用人单位的认可,提高学生就业的社会竞争力,实现中职培养目标。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达到两方面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具有专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二是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得到提高,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具体要求是:掌握电工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使学生具有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及仪表的能力,会阅读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会查阅资料,能处理电器简单故障。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意识。3、课程内容和学时安排必修课部分模块一 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模块二 电工操作基础模块三 直流电路基础知识与常用电工仪表的使用模块四 电容器与电感器模块五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模块六 正弦交流电路模块七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模块八 电力的生产和输送模块九 电动机及其控制模块十 综合集中实训选修课部分:根据不同的专业定向适当增加相关知识。《电工技能》学时安排表
内容 | 建议学时 | 内容 | 建议学时 |
模块一 | 4 | 模块七 | 6 |
模块二 | 18 | 模块八 | 4 |
模块三 | 20 | 模块九 | 18 |
模块四 | 6 | 综合集中实训 | 一周(30) |
模块五 | 6 | 选修课部分: | 12 |
模块六 | 14 | 总计 | 138 |
教学建议
1、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把学、思、知、行结合起来。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2、促进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促进课程内容综合化、模块化。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4、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以及学生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团队精神。教材使用建议专业面广、规范性要求高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要使用部颁教材,其他专业课程要要根据教育部、省、市有关教学文件的规定,选用正规出版教材,对于部分没有正式教材的实训课程,可依据行业标准和学校培养目标,组织开发校本培训讲义。教学评价建议1、 专业课程评价建议(1)专业技能、理论课程实行考教分离,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理论课的考核可通过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技能实训课的考核建议根据学生完成实训项目的质量、考试成绩、安全操作、习惯态度等综合评定。(2)引入企业评价机制,创新质量评价体系,如企业的任务、质量意识等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