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钢铁穿山甲”成长记

图集

“第1000台盾构机下线,是个有里程碑意义的节点。”中国中铁装备集团设计研究总院党委书记李光介绍,国外先进企业发展到第1000台都是用几十年,而我们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

“上天有神舟,下海有蛟龙,入地有盾构”。盾构机是集机械、电气、液压、传感、信息、力学、导向研究等技术于一体的高端装备,犹如穿山甲一般,能在山间、水底和城市地下钻出一条条隧道。这种由10万个部件组成的钢铁巨物,享有“工程机械之王”的美称。

由于盾构装备制造工艺复杂,长期以来,世界上仅德国、日本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制备技术,且对外封锁技术。20世纪90年代,我国为开凿当时全国最长的西康铁路秦岭隧道,买回两台就花了6亿多元。

不仅进口成本昂贵,就连维修也得专门请外国专家来,盾构机受制于人,严重影响我国基建效率。

2008年,我国研发制造出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中国中铁1号,突破国外核心技术封锁。次年,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在郑州建立起国内最大盾构研发制造基地。

国内最大直径硬岩盾构机、世界超大断面矩形盾构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我国盾构家族越来越大,不断向世界最大、世界最小、世界首台冲锋,持续在世界盾构机领域刷出新高度。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 掘进机械分会统计,2019年我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产量达610台,是2012年的5倍之多。当前,我国盾构机行业步入高速发展“快车道”,涌现出一批以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盾构机生产优秀企业。

“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未来还要争取引领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华勇说,中国盾构下一步将挑战18米直径的世界纪录,一个盾构机就有六层楼那么高。

2012年,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台盾构机走出国门,成功应用于马来西亚。这些年,我国的盾构机先后应用到新加坡、意大利、法国等国家,走向了世界。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已连续三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为世界隧道建设提供中国装备、中国方案。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