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8 23:53
云南 讯 快速突破,是夜袭战场的制胜手段,陆军第14集团军某舟桥团模拟逼真战场环境,在夜间训练中,破除以往灯火通明的陈规,利用一体化指挥平台,让官兵夜间架桥连舟“改看为听”,在无强光条件下摔打磨砺部队,提升部队全天候架桥保通能力。
在滇中某水域,一场夜间实战化条件下的水面架桥训练正在悄悄进行,午夜时分的湖面上能见度极低,5艘冲锋舟率先在湖面上展开巡逻警戒任务,与此同时,舟桥车队乘着夜色,在待卸载水域熟练的一字排开,随后,官兵们立即对桥节单元进行卸载,硕大的舟体在液压系统的控制下,一个个相继滑入水中。
某舟桥团连长胡斌介绍,“夜战的目的就是便于隐蔽、快速架桥、出奇制胜,如果灯火通明、也就失去了夜战的意义。同时,未来战场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光线越暗越有利于隐蔽部队的行动企图。”
无强光照下夜间架桥连舟,就好比闭着眼睛穿针引线,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如何保证门桥漕渡时不互相撞击,是摆在指挥员和门桥分队面前最直接的一道难题。
“三号门桥,向桥轴线引进,三号门桥向桥轴线引进。”、“一号动力舟,一号动力舟,左转30度,左转30度。”盖全充分利用战术互联 的指挥通联功能,通过一体化指挥平台系统将指令传递给连指挥车,再传递到各个作战单元,门桥长通过电台接收指令,指挥着动力舟驾驶员,按照预定路线,不断调整门桥前进的航向、角度和速度。
“我们在平时的白天训练中,就注重将旗语和电台指挥一起使用、一起练习,保证每车每舟都能互相联通。这样,在真正的暗夜条件下,只要配合荧光棒等微光器材,就能够实现安全、顺畅的指挥。”14集团军某舟桥团连长龙如江说。
今年以来,该舟桥团紧贴未来实战条件环境,把部队拉到陌生水域,针对训练中的险难课目,找准薄弱环节,从提高夜训质量和夜战能力入手,每周组织不少于5小时的夜间训练,每月组织一次昼夜连贯作业,在复杂多变的天气水文条件和战场背景下,锤炼舟桥分队全天候、全时段架桥保通能力。
14集团军某舟桥团副营长姚勇军表示,如果在训练中老是想着怎么打“擦边球”的话,那么上了战场,肯定要一败涂地。只有从实战需要出发,实现夜间架桥训练,等险难课目训练的常态化,才能真正在全天候实现(执行)渡河工程保障任务的能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