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显示的,就是被我们作为试点的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它也是西南地区四省一市第一个通过省级验收的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的距离是350米。”贵州发耳煤矿党委书记、董事长孙守义一边滑动鼠标,一边指着安装在墙上的大屏幕说到。
“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31004工作面子系统。”
随着孙守义轻轻按动鼠标,大屏幕被分割成了数个显示不同内容的小屏幕。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系统。
第一块屏幕上,显示了“支架电液控系统”。设在井下监控中心,通过远程操作台可以实现对任意支架进行推溜、降架、拉架、升架、喷雾等功能动作,还能实现液压支架的自动跟机功能。同时,系统还可智能检测支架立柱压力、自动调整控制模式,显示所有支架控制器架间通信状态。
第二块屏幕,是“工作面视频监控系统”,其具有实时监控工作面状况及跟随采煤机自动切换视频画面的功能。通过监控中心显示工作面煤机、刮板运输机及各转载点的实时影像。
第三块屏幕,显示了“三机及顺槽皮带通讯控制系统”,它具有远程控制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及胶带输送机的单动及顺序预警启动的功能,还能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
孙守义指着屏幕一角介绍说:“这里显示的,是井下的控制中心,它是整个工作面协调机制的‘中枢神经’,兼具了采煤机、输送机、液压支架、泵站系统工况检测,工作面设备与监控中心各主控计算机的通信、工作面设备保护、工作面语音系统状态显示,实时查阅故障信息功能、视频显示功能、工作面数据信息的采集与传递等功能。”
孙守义说,虽然运行时间不长,但系统很好的实现了地面调度指挥中心远程超控的“一键启动”,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人作业环境,而且提升了矿井安全保障能力,每年减少用人89人,节约人工费用820万元。
孙守义说:“光是31004工作面的工人就从85人减少到49人。比如皮带、破碎机、转载机这些摄诶,过去都需要人为操作,现在完全通过智能机械化系统,实现了一定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同时,系统的投用,使31004智能化工作面日产量由过去的平均2300吨提升到目前的2800吨,增产500吨,效率提高了21%。
通讯员 顾冰洁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