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16号大井丛平台建设现场,钻机轰鸣。2015年,该公司1号大井丛平台建成投产,这一注采平台集中分布着48口油水井,成为当时“亚洲陆上最大采油平台”,而目前在建的16号大井丛规划有70余口井,建成后有望创造历史新记录。
大井丛,可谓吉林油田集成应用一系列先进技术“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典范。
通俗地说,过去在采油区,油井位置非常分散,东一口,西一口,油井基本是直井,井下就是出油点。而“大井丛”则是把多口井集中建设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油井丛林”,由于采用了定向井等技术,平台占地面积虽小,却能把周边很远地方的油抽过来。
以新立采油厂1号大井丛为例,该平台占地面积不过2.5万平方米,但密布其间的48口井可以把方圆170万平方米内的石油“捞上来”,减少征地7.2万平方米。
实现集约化钻井的同时,大井丛也为集团化压裂技术提供了最佳用武之地。吉林油田开发的集团压裂技术,可大规模多井同层同步压裂,不仅进一步节约了压裂成本,而且较之常规重复压裂,可提高单井产量1.6倍以上。
依托大平台布井特点,吉林油田还优化举升方式,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式抽油机。通过在大平台井上规模应用液压抽油机举升工艺,单井投资降低25%-50%,节电30%-40%,并且由于抽汲次数减少,管柱磨损降低,免修期进一步延长。
此外,过去因油井位置分散,工人们每天需要四处巡井,现在巡井工作量大幅减少,人工成本也得以显著降低。特别是,为使大平台发挥最大的提效建产功效,吉林油田依托自主研发的低成本物联 技术,积极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大平台的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
在前期建设成功的基础上,吉林油田逐步完善优化大平台建产模式,用最优方案组织生产,当前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的16号平台,虽然油水井数量比1号平台还要多,但相较却可减少征地6800平方米,据了解,这个更威猛的大井丛将在今年年内建成投产。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