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

从古至今,人们都渴望一双“慧眼”。现代望远镜,帮助人们看到更暗更远的天体,成为能刺穿深空的“慧眼”。

对射电望远镜来说,反射面大小决定灵敏度,而灵敏度决定“眼力”。

找一张“天眼”的照片来看,外圈是“鸟巢”状的圈梁,中间是反射面,但颜色不均匀。放大了仔细看,发现反射面是一块块三角形为主构成的。

为什么颜色不均匀呢?因为每块面板的反光角度有差别,金属表层氧化、积尘也参差不齐。

过去同类射电望远镜的反射面是固定的,只能通过改变接收机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约20度的带状区域。

为了让“天眼”看得更远更广,中国技术团队攻克超高强度、抗反复拉伸的钢索,首创主动变形反射面,使望远镜覆盖40度天顶角。

当反射面变形时,2000多个液压促动器协同运动,带动索 上固定的4450个反射单元精确定位。千变万化的这张“金属脸”,堪称地球上最大的“表情包”。

以索 结构为核心的主动反射面,是“天眼”三大技术创新中最重要的。用结构力学博士出身的“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的话说,这个索 工程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工作方式最特殊的。

有了主动反射面汇聚更多信号,与先进接收机配合,“天眼”就能捕捉更遥远、更暗弱的天体。

那么“慧眼”能刺穿“光年之外”?答案是不在话下。“中国天眼”已经在直径约10万光年的银河系内发现一批脉冲星,又在遥远的河外星系探测到快速射电暴和中性氢发射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