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中国大学液压教材之细谈(一)

2008 年 9 月,在德国广泛发行的专业期刊<Process>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雇主在挑选中国的专业人才时应注意什么 “。一些已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德国经理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批评中国的大学(工程)毕业生对实际缺乏了解。说,要考察他们,只需要提一些与实际有关的问题,或者把一个相关的零件放在他们面前,就可以了。如果一个机械系毕业生面对一个车削件而无从下手,那就不需要继续听他自我介绍了。由于中国大学(工程)教育脱离实际,即使挑到了可塑之材,还要为他们付出高达 30 万元的培训费,才能进入实际工作。

这些负面的评价无疑会直接影响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国家工业的发展。插入一句,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新生注册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已在工厂实习满 8 周。德国达姆施答特工业大学机械系硕士生开始进入毕业论文阶段的必要前提之一是已完成 26 周工厂实习,每天要有实习日记,车钳刨铣磨冷作电焊等等,一种都不能少。而这两个大学的机械系都是德国排名顶尖的。德国大学工程毕业生的头衔就是硕士工程师,或博士工程师,没有到工厂工作几年后再转升工程师一说

其实不仅仅是老外在抱怨,笔者近年来接触的一些国内液压工厂的老总们也都抱怨大学毕业生没有实际经验而不愿录用他们。中国大陆的液气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2006 年仅达 2.2%(台湾 1.1%)[2],国内市场进口液气产品占 30%,中高档工程机械需要的液压件几乎全部进口,中国是液压需求大国但非液压制造强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大学生的就业考虑,也为中国的液压工业发展考虑,笔者认为,中国大学液压教材应作重大改进,特别在以下方面:加强测试能力的培养 、 增加对性能曲线的理解使用 、 内容近代化 、增加故障诊断内容 、 减少公式与推导 、 放弃系统设计 、充分利用 原版产品样本,从而缩短大学毕业生进入实际工作的时间。千万不要把液压教材变成液压公式和力学与调节原理的应用题解。

中国学术任重道远,俯下身来,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本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在当下…….古人有诗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抛开功与名,做一个智者又何尝不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