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式作坊到品牌化发展、从国内市场转战海外市场、撕掉低端标签迈向高端产品……10多年来,浙江雪丽日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雪丽”)从名不见经传的家庭作坊式工厂,发展成为现在年产值近2亿元、外贸出口占90%以上,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作为公司的带头人,“85后”的王晓康在开疆拓土的道路上从未止步。
“我不算是白手起家。我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与许多义乌人一样,守着自家摊位和家庭式作坊。”在王晓康看来,自己并不是“富二代”,而是“创二代”。“虽然有父母打下的基础,但我的企业目前生产的产品和我母亲做的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品类了。”
2008年,王晓康从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金融专业毕业。父母觉得做生意太辛苦,就希望他找份稳定的工作,而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创业。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去上班,太过安逸”。
经过几年的发展,浙江雪丽成长为一家塑料餐具生产企业,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客户群体还是集中在低小散,优质的上规模客户太少;二是合作的供应商产能供给不足,产品品质等无法得到保证;三是市场比较单一,有一定局限性。”
这时候,王晓康不甘于在现有成就里“小富即安”,于2012年在江北购置了现在的厂房,并做出了另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经营多年的低端市场,转向更高级的中高端市场。“在多次甄选后,最后选择从美国Costco大型连锁超市开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产品因品质参差不齐被Costco超市拒之门外。“回国后,我们与国外样品比对发现,在壁厚、光泽度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王晓康发现,主要问题出在模具身上。
由于国外样品的制作工艺要求较高,国内拥有这种工艺的模具厂少之又少,王晓康最后在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美国当地一家一次性餐具生产企业。“因为是同行,起初对我并不是很友好。”为此,王晓康没少花工夫,磨嘴皮、说好话,多次碰壁之后,最终打动对方,把所需的模具制造出来了。
而后,10天之内往返美国纽约3趟更是让王晓康记忆犹新。“背着产品去,不行回国改,改好再送去。”经过两次调整,王晓康做出的产品完全达到了要求,成为Costco大型连锁超市一次性塑料餐具供货商。之后,浙江雪丽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陆续赢得北美的航空公司、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青睐,逐步在海外市场上站稳脚跟。
除积极拓展市场之外,王晓康对产品的技术改造也没有落下。近年来,浙江雪丽先后投入5000万元,成立研发中心,从工艺设备、产品设计、材料研发等方面发力,于2018年成功开发了PLA(聚乳酸)材质、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目前已通过了SGS国际认证。同时,购买了防污染真空镀膜机、高性能片材机、微电脑液压制杯机等设备,对生产流水线进行自动化改造,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力成本。
“现在回头看,我们这些年转型的决定是正确的,高品质依然是我们发展的方向。”如今,浙江雪丽拥有20余个品类共3000余种产品,2019年产值有望突破2亿元。
当前,东阳正处在工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关键时期。对于企业的发展,王晓康充满信心:“我们将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主动改革,积极创新,打造工贸结合的典范。”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