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为“创效达人”的人,是一份尊荣,更是企业的宝贵财富。
中国铁建十九局集团一公司的领导和项目员工们,呈献给第一项目管理部经理吕海明的这份尊荣,可谓名副其实。
两个“重量级”的项目,从投入到回 ,创效也自然成为重头戏。吕海明在TBM施工管理实践中体会到,技术革新是项目创效的主体和源泉。原小直径TBM主机皮带机的伸缩机构,由于驱动频繁被卡和出现故障,经常每日延误3~4个小时的掘进,攻关小时将原进口马达驱动方案改进为国产液压油缸伸缩方案,改进后达到了2分钟内就可以完成皮带机的伸缩,同时,每次减少更换成本50万元,提高工效7倍。TBM原步进机构半小时难以完成一个步进循环、甚至无法步进,通过改进提升到5分钟内就能完成1.5米的步进,使TBM步进600米到始发洞的时间整整提前了半个月。他们还先后创新自制了钢筋 片弧型成型机,使 片一次成型入拱安装,大大提高了支护作业效率;面临TBM出渣石粉量较大,又自行设计自制了双重水洗石渣系统,确保了骨料的质量;针对卸渣时渣土粘着矿车壁的难题,利用自然落差形成的高压水,对翻车机进行改进,设计集成了高压水自动冲洗系统,大大减少了清理工时,降低了对掘进的延误。
一个项目管理的成功,并不足以说明一个管理者在管理上的优秀,而把负责过的所有项目都做得风生水起,做成效益最大化,才叫真负责、会管理、真达人。
北京西北热电管道穿山隧道项目,是个与业主不能直接对接的“隔层”的项目,加上地处“天子”脚下,不能有半点起火冒烟,爆破物品不能落地,一次一领,专车护送。同时,面对驻地居民阻工成家常便饭,各种检查应接不暇的不利施工环境,公司通过综合预评测算,效益并不看好。然而,项目开工后接手身为项目经理的吕海明,并没有把“做成项目”作为标准,把“保本微亏”作为创效底线,而是想方设法找到创效点,把不可能的事做成可能。在地表注浆和声屏障施工工艺变更项目上,站在业主角度考虑问题,替业主规避项目风险,把握时机和业主心理让业主为项目有价值地投入,这是吕海明不动声色又让业主称赞的妙招,也使业主与项目部 达到了双赢目标。
吕海明认为,创效管理,就是管理好创效的源头和过程,而对于项目经理最主要的是要有成本宏观管控概念。接手一个项目后,吕海明总是认真地走好“三步棋”:复研合同、细研招标文件、察研施工现场。在这个基础上,列出具体的变更内容交给业务人员,按计划思路掌控过程,形成业务部门联动,有意识地培养管理人员的发现能力、想事能力、办事能力。同时,他坚持在对上对下中守住创效源头,不让施工队一上场就抱有“妄想”,而是把“意外惊喜”放在决算签字中,不能在过程中吃“大鱼大肉”,施工队伍也自然有了“为项目创效就等于为自己创效”的理念。吕海明还要求管理人员做到与施工队有工作来往,但决不允许在过程中做“买卖”,出现出卖项目利益的人和事,出现“叛徒”,必受严惩,形成项目同心协力的创效氛围和大珠小珠落银盘的自觉行为。
精于管理、很会为项目挣钱的吕海明,一路都走在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争取”中,一路都走在“说服业主,永远让业主跟着自己鼻子走”的阳光大道上。 (蔡庆荣)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