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产品贡献青春力量
——记连铸连轧厂连铸车间丁班作业长李志军
他,标准的“东北大汉”,2009年来到公司,工作11年来,每天与连铸机打交道,围绕提高铸坯质量、将本增效等重点工作展开技术攻关,将自己整个青春奉献给了CSP产线,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他就是连铸连轧厂连铸车间丁班作业长李志军。
主动学习 快速成长
走出校园,李志军一直保持着学习的心态。据了解,新进厂职工都要经过轮岗学习后才根据个人能力分配到适合的岗位。李志军便从大包工开始学习。他细心、主动,不到一个月就掌握了大包工所需技能,便找到师傅,表达出向含金量更高、难度更大的主控工岗位挑战的想法。有一次浇次间准备完开浇,大包工和中包工都出去了,唯独他还在主控室内低头学习开浇操作。他暗暗下定决心:“大包中包操作我全会了,我要全面学习主控操作的各项本领,争取早日当上一名合格的主控工。”
李志军这一学习可就停不下来了,跟着机长学习机长所需技能,向技术员请教技术难题,工作之余自己翻看专业书籍,他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把学习的要点全记下来,厚厚的四五本整整齐齐地摆在书桌前,他说这样随手就能拿来学习。经过努力、加之悟性高,李志军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可以独挡一面的作业长。
优化工艺 提高质量
十余年来,李志军一直有一个这样的工作习惯:每天交接班前十分钟,都要走到现场转一转,检查下生产设备。3月份的一天清晨,他早早开完班前会走出会议室开始了例行“巡检”。
当走到结晶器北侧时,他发现塞棒液压缸动作不是很正常,于是立即查看现场结晶器液面监视画面,原来是结晶器液面波动导致的。但他又想:“液面波动塞棒应该能自动控流,这里面应该有问题。”他没有离开现场,而是开始仔细检查塞棒液压缸及其附属机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了罪魁祸首,塞棒机构随着塞棒有轻微的动作加上氩气值太低导致塞棒不能自动控流。发现问题、马上整改,李志军联系该厂连铸车间中包修砌人员紧固了塞棒机构,同时手动阀门将氩气值调至最大。当看到塞棒液压缸又稳定工作后,李志军便知道问题已经被成功解决了。
李志军还提出了优化连铸二冷水系统可行性方案,要求在二冷水开度允许情况下,在1至4区的基础上增加水量,提高冷却强度,从而避免了铸坯鼓肚现象,提升了铸坯质量。
眼睛向内 深挖内潜
“据统计,5月份咱车间连续测温管用量比上月减少了21%,节约出了不少成本。”6月2日上午十点,该厂连铸车间主控室内,该厂连铸车间主任王鹏高兴地对车间职工们说,“李志军提出的‘降低连铸中间包连续测温成本’合理化建议真是有效果呀。”
原来,为提高钢水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CSP连铸机采用中间包连续测温技术。一天,李志军在整理车间文件时发现,操作规程里强调了如何正确使用连续测温系统,而没有特意规定出连续测温管的耗量。“降本增效弦”崩得紧紧的李志军灵敏地捕捉到了可取点。鉴于对生产操作及流程的异常熟悉,很快,他便提出‘降低连铸中间包连续测温成本’合理化建议,对连续测温管使用进行强化创新管理。新制度规定测温管没出现明显穿孔与掉块现象不影响使用时无论新老浇次不得提前更换;浇次末期3炉以内不得再次更换新测温管。与此同时,车间建立起了连续测温管成本核算台账及奖励考核制度,大大提高了班组成员的连续测温管节约意识。“目前,单支连续测温管的平均寿命达到了42.5小时,工序成本接近手动测温成本”。李志军很自豪地表示,在降本增效工作方面,他还会继续努力,做到物尽其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消耗,助力公司“131”目标顺利实现。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