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将创新打造成现代化漯河建设鲜明标识

秦保强说,漯河超常规、大力度、全方位推进创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具体举措有五个方面:

一是高标准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打造食品创新的“发动机”。中原食品实验室是创新的平台,在建设运营中,漯河也是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去推进。

在目标定位上,聚焦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大科技需求,立足“人才高地、创新之源、食品未来”定位,构建高端食品科学与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引领全省万亿级食品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为打造“国人厨房”“世人餐桌”贡献科技力量。

在人才引进上,建设殿堂级实验室和科学家之家,大力度引进院士团队、首席科学家、国家杰青、研究生团队等一大批科创力量汇聚,形成了“1+6+N”实验室人才和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目前一期在实验室工作的科创人员近150人。

在体制机制上,政府主导,赋予战略科学家、领衔科学家、首席科学家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人力使用权,引导双汇、卫龙、金大地等知名企业参与,设立科创基金,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促进各类创新要素精准对接、相互赋能、高效耦合。

在运行模式上,开放合作、利益共享,欢迎全世界及国内科学家、科创团队、食品企业入驻合作,让创新的成果最大程度得到应用。此外,漯河还高标准规划设计的河南食品科创园,目前已开工建设,未来将与实验室联动形成“实验室+研究生院+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基金+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研转化格局。

二是大力度实施创新“十大工程”,立起创新的顶梁柱。将省委对创新的要求转化为“十大工程”,从创新观念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创新平台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创新人才引育、创新生态评价、创新活动引导、科技金融助力、创新课题攻关、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十个方面综合发力,凝聚创新跨越共识,重塑科技创新体系,点燃全市上下创新创业创造的激情。

三是全要素布局创新型示范园区,种好创新的试验田。在全省首创“九条标准”,推动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形象展示、云上线下交易、5G场景应用、智能化改造等创新元素向园区集聚。目前,双汇一园、迪信通先进制造、卫龙三期等创新型示范园区已初见成效。

四是多举措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激活创新的动力源。漯河全社会研发投入在去年增长23.9%的基础上,今年前8个月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长112%,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年底实现全覆盖。去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25.1%、26.1%。今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较去年全年增长53.5%。出台支持扶持政策,推动企业从“要我创新”到“我要创新”转变。利通液压近两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价值提升了近10倍,一举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五是常态化开展创新生态评价,优化创新的“朋友圈”。漯河围绕重视程度、研发投入、高新企业数量、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试点等5个方面,对各县区各部门进行工作评价,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完善提升,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面贯通、融合互动,人才、金融、土地、数据要素加速汇聚。

秦保强介绍,将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推动创新往高处做、往深处做、实处做,将创新打造成现代化漯河建设的最强动力和最鲜明标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