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盛夏喧嚣着阵阵蝉鸣,那样的夜晚里有他们的身影;刺骨的寒冬朦朦胧夜幕降临,那样的漆黑里有他们的身影。每当穿过黄昏来到夜里,总有那么几个地方灯火通明;每当遇到假期厂里冷清,仍有那么几间屋子遍布忙碌身影。庆安公司发动机组的十二位成员早已不在意上下班的钟声,连当天是周几也不知晓,他们只深知:“一台发动机,是一架飞机赖以生存的心脏。”
发动机每一次结构上的改进、性能上的提升,无不饱含着他们如火的热情、浸透着他们辛勤耕耘的汗水。在2015年的上半年内,他们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先后完成了三型发动机多型产品的方案设计工作,并分别于5月、7月顺利通过主机所的方案评审。
作为我国为某飞机配套的、首次新研的串联式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项目,没有可借鉴的先例,但却难不住这些敢打硬仗、勇于挑战自我的团队成员。国内没有合适的耐高温特种材料,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国外经销商;没有合适的工具,他们就自己造;没有值得借鉴的先例,他们就争做第一!甚至连70多岁的老专家都亲自上阵指导方案论证工作,确保方案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道道难题被逐个化解、一个个阻碍被悉数夷平,数月的辛苦劳作化作了丰硕的果实。疲惫的组员们来不及欢庆也顾不得休息,随即挥兵直下、转而奔赴下一场紧张的科研攻关工作。
随着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工作的进行,在发动机与飞机对接过程中出现了结构干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主机所对公司的多型作动器提出改型设计要求,装机工作刻不容缓、空间结构紧凑有限。改型设计的攻关战已经打响,改进升级的任务迫在眉睫。对于久经沙场的队员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专题讨论、方案确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次次的分析论证、一遍遍的锱铢比较,为了一分一毫的重量精简,组员们找遍了所有可行的材料;为了一厘一道的尺寸修改,他们经常争论的面红耳赤。千次的试验换来了几分的减轻,数月的辛苦迎来几厘的进步。通过优化设计,使得产品在尺寸结构、重量等方面均有大幅改进,每位组员的激动心情溢于言表。
发动机组不仅完成了既定产品设计,他们还争取到了原主机所自己开发设计的产品,早期的发动机控制多数采用机械液压式,配套的作动器大多是由主机自行设计,随着发动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升级,新型发动机已经由机械液压控制逐步升级为电传控制。随着与主机在电传控制方面合作的持续进行,发动机小组在突破自己的同时也深得主机的信任,最终争取到了对某重点型号中函道比发动机作动器的改型设计工作。在有限的空间下,主机所不仅将性能指标提高了25%以上,而且对高温提出了国内外罕见的要求。相关人员通过各种分析、计算及调研,顺利通过了主机严酷的要求。这份成果,不仅作为公司众多建树当中的光辉一页,更是对小组成员长期以来不懈努力的肯定,展示了团队成员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
在发动机团队里,系统总师、主管高师以身作则,在产品开发的初期阶段,他们带领主管设计及团队成员,反复推敲主机需求,进行用户需求分析,积极主动协助主机所进行成品技术协议的编制,对主机发来的文件进行反复研讨,仔细斟酌,为产品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每一项方案设计、各项计算分析 告进行非常严谨的指导及把关,积极组织各项技术研讨,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主管主任,在人力资源异常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新老员工协同作战,一起参与相关技术讨论,参与图样的编制等工作。团队成员大都是发动机专业组的骨干成员,在各项新品研制任务以及型号产品攻关、技术服务上任务高度交叉,每天工作超额几乎是家常便饭,他们任劳任怨,在高强度的压力下,没有人出现畏难情绪,以大局为重,就连实习期的新组员们也毫不例外,同样承担了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及型号产品技术问题的处理,只要有需要,他们就积极配合,加班加点,一切为了团队利益,为了航空事业。
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数十份方案评审资料和十几套图纸的下发悉数完成。这些成果并不是终点,而是科研道路上的另一个起点,后面还有更多的任务等着他们。庆安公司发动机组的十二位组员们,他们团结一心亲如一家、他们无怨无悔踏实前进、他们奋战到底永不停息,他们永不熄灭的灯火妆点了公司的夜空,他们辛劳的汗水浇筑了一件件产品,在每一个平凡的昼夜里他们化身繁星,陪伴着公司在不断超越自己发展技术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