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统补锅手艺
“补——锅——嘞——收烂铜烂铁咧”
“补——锅——嘞——收烂铜烂铁咧”
嘹亮的嗓音回荡在村里,惹得那时老人忙着拿锅碗去修补,孩童忙着把平时积累的废铜烂铁去卖,不亦乐乎。走在村里,更是锅碗瓢盆一阵乱碰乱响,像是一支五音不全的打击乐队,十分热闹。
补锅的技术非常讲究。快、准、狠是老师傅讲的最多的一句话。那时看着很怕,常常问大人:“那师傅是不是会法术呀?”看那老师傅手里握着一点沙土,火红的铁水握在掌中滚动,然后顺着裂缝一点一点地补上去。真怕烫着手。补好了洞之后,要用粗砂布将锅内凸起的补疤打磨平整,再用细砂纸平整一遍,最后再抹上些黄泥浆,才算大功告成。看似简单,其实那是老师傅的看家本领!或许现在早已没人记得当时的手艺!更多的是坏了就换新的,可在当时,家里的一口锅就是养活一家人的主要器具!真舍不得。
2、锻打手艺
叮当……叮当……这是对打铁铺声音最好的描述。回想起那时的打铁师傅你一捶我一捶,光着膀子汗流浃背的样真的很幸苦。好在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锻打设备,更有几吨重的液压机器。那种传统的打铁声也只能埋藏在老一辈的打铁师傅心里。打铁不单单消耗的是体力,更讲究的技术,老师傅曾说:打铁看似容易,但并不易学。
打铁的工具有大火炉,风箱。小时候经常为大人拉风箱,吹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先将要锻打的铁器放入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墩上,由老师傅掌主锤,徒弟握大锤进行锻打。老师傅更像是念口诀一样的数着,经验丰富,在锻打时,要凭目测不断翻动铁料,才能将方铁打成圆铁棒或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在老铁匠手中,坚硬的铁块变方、圆、长、扁、尖那都是家常便饭。
传统的铁器成品有农具、工具等。如犁、耙、锄、镰等,更有常用的生活用品,如菜刀、锅铲、刨刀、剪刀等家用工具。更能体现出:好的铁器是要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才能真正好用。人生更亦是如此啊!
3、阉鸡手艺
农村养鸡是小时候最快乐的事,记得小时候父母买回的小鸡,自已恨不得每天都看着。吃饭的时候更是故意掉几颗米饭给它吃。公鸡长大到半斤左右就要给它做阉鸡手术了。当时看着挺残忍的,老师傅常说阉鸡手术旁人是不能观看的,其实是不想让自已的技术外传。阉鸡技术在农村是门绝技,小时候两乡八里才会有一个阉鸡师傅,有的赶集的时候才摆摊做生意。有的主人家等不及更是挑着鸡笼登门拜访。据说不做手术的公鸡最多只能长两三斤,但是经过老师傅阉过的鸡可以长到六七斤。阉鸡的工具常有一把小刀、小剪、小钳、镊子等。
如今科技的进步让传统的手艺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的发展更需要我们这代人好好的记住过去老一辈的点点滴滴!
朋友们,你们还知道哪种传统手艺逐渐离我们远去,慢慢的被人们谈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