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锋:无论身在哪,做好工作心里就踏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共筑时代新风

寻找身边的好人传递新区正能量

今年51岁的王文锋是定海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的一名员工。1991年,中学刚毕业,他就进入环卫中心汽运机修场,为各类环卫作业车辆“保驾护航”,这一干就是近30年。

5月份,因为工作内容变动,换到了个相对清闲的岗位上,但他仍发扬“砖头精神”,哪里需要哪里搬,工作不松劲,思想不松懈。

几十年如一日 坚守环卫一线

垃圾中转车、餐厨车、尾板车……各式各样的环卫作业车是清洁城市的得力助手,要让环卫车每天平稳运作,离不开一群默默无闻的车辆修理工。

垃圾车辆、设备修理和维护是一件又脏又累的苦差事。每天与这些“打交道”,对20岁左右的毛头小伙子来说,需要克服的困难可想而知。“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双手常常是沾满油污。夏天更是满身汗水。”说起刚工作时的场景,王文锋至今历历在目。

当时尽管工作环境比较艰苦,但他始终咬牙坚持。近30年,王文锋坚持每天早早就出现在汽修场。他说,每年农历腊月廿九、除夕,家家户户忙着收拾房间、打扫卫生,产生的垃圾量会比平时多很多,不少设备也需要加班抢修,常常晚上10点还能看到维修工在车间加班。

王文锋记得以前,每到5月和11月都是车辆年检期,忙不过来的时候,他就直接搬着被子睡在值班室。“只有我们把车辆都维护好了,环卫工人才能开着安全、放心地清扫路面。”

正是他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他在2010年、2018年分别被评为定海区劳动模范、舟山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修车不止 是体力活更需要耐住性子

每年夏天,机器设备出故障的频率都比较高,尤其是垃圾中转站设备经常因为液压油缸损坏漏油的问题出现机器故障,不能正常运转。只要接到通知,王文锋就立刻和维修工人前去抢修。

大夏天的,他只在身下垫了张纸板,就快速地爬进了移动垃圾压缩箱里维修。“车内空间只有40×50厘米大小,高也不足50厘米,只能容纳一个人。”

顶着垃圾散发的臭味,他一手拿着螺丝刀,一手拿着扳手,拧螺丝,拆油管、换密封垫……经常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损坏设备的更换工作。

“从事环卫修理工作近30年了,再脏再累也都习惯了,遇到紧急故障情况更不能耽误时间,不然垃圾清运工作就不能正常开展。”王文锋说。

因为车辆大部分都是不定时出故障,维修工人就需要随时待命。“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及时处理,有时候早上5点就有人打电话让我过去。”他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也让很多同事喜欢找他帮忙。

2018年9月初的一天,王文锋刚要下班,就接到电话说有机物处理中心的设备不能正常运转了。王文锋赶紧叫上其他几个同事一起赶到盐仓,排除故障、仔细检查,最终发现是垃圾设备里的轴承坏了。

“我们四个人轮流用32斤的大榔头一点一点把坏的轴承敲下来,然后把新的轴承换上去。当时那台机器用得时间有点久,经常出故障。 ”等设备修理好,大伙儿全身都湿透了,身上脱得只剩下一件背心。

不管在什么岗位 都要抱有对工作的热忱

近30年的坚守,王文锋并没有因为脏累而放弃,而是更加热爱。他说:“这么多年了,再苦再累的活儿都干过,看到设备最后正常运转起来,垃圾得到及时清理,心里倍感踏实。”

今年工作内容变动后,王文锋一度不太适应。“有一段时间我都不能转换角色,以前忙惯了,突然闲下来心里还是会有落差。”

话虽如此,但他很快就调整了心态,“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保持对工作的热忱。”现在他主要负责公共厕所方面的维护与管理工作。

每天,王文锋都要到自己管辖的区域进行巡视检查。哪个公厕灯泡坏了,哪里需要更换水龙头等等,他都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作为单位里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分子,他也时常奔波在创城路上。

穿着一次性雨衣,手拿一个垃圾夹……9月18日上午,尽管大雨如注,王文锋依然来到颐景园路上,低头认真地捡着地上的垃圾。只要有创城志愿需要,他都积极参与。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王文锋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接受新的岗位,发扬“砖头精神”,继续奉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