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推动“顶针”的神器——单兵外骨骼机器人

出品:科普中国

策划:宋雅娟

近日,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热映,而其中展现的不少军用科技也为广大军迷所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在电影中大出风头的单兵外骨骼机器人。

影片中外骨骼被普遍装备

(图片来自 络)

让普通人秒变大力士的“神器”

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能让穿戴者从普通人变成大力士,这个特性意味着外骨骼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民用领域可以用来做为义肢与帮助老弱者行动,以及进行救援行动或搬运货物这样的重体力活(早在1890年就有人设计出了一款装置辅助人行走)。在军用领域,据统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每名美国士兵执行大部分任务时的装备(包括武器、电子设备和避弹衣)总重超过57公斤,这对于“肉体凡胎”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融合了火力打击、战术侦察和战场通信等更多功能后,外骨骼将可以把人类打造成“超级战士”。

在《流浪地球》中,不管是在冰层之中用“加特林”开洞,还是拉扯坠落人员,以及最后协力推动“顶针”,救援小组的外骨骼都多次大显身手,赚足了眼球。

在外骨骼的帮助下即使重装备也轻如鸿毛

(图片来自 络)

各国争相发展的“宠儿”

由于外骨骼的巨大潜力,各国都投入巨资争相发展。美国在单兵外骨骼研究领域属于领跑者。早在1963年,美国陆军武器研究者谢尔盖·扎鲁德尼就发表了一份 告,描述他设计的可穿戴机器外衣,它将使穿着者获得绿巨人式的力量。

而在 2012年9月,美国陆军就接收了一批改进型的“人体负重外骨骼”系统用于测试。这些“人体负重外骨骼”能让士兵在负重90公斤情况下,以每小时 4.8公里的速度在任何地形上快速行进,现在有消息称美军已经把外骨骼用于后勤活动中。

中国兵器集团202研究所研制的外骨骼系统,于2015年7月在中国军民融合技术装备博览会上首次亮相,该单兵外骨骼系统公开的技术指标为:额定负重,35千克;额定搬运,50千克。在额定负重下单兵平均步速4.5千米/小时,可连续行走约20千米。

中国单兵外骨骼机器人

(图片来自 络)

未来战士的“贴身棉袄”

现在看来,发展单兵外骨骼已经成为未来陆军单兵装备的大势所趋,但依旧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中主要一点就是过于笨重、不够“贴身”。在电影中,救援队穿戴的外骨骼有很多的管线都是暴露在外,让人十分担心他们在复杂的地形中穿梭时会挂在什么地方。而在现实中残障人士本来活动就不方便,要是穿戴过于繁琐则会阻碍其推广。在未来,外骨骼有必要像“钢铁侠”的战衣那样走“简约”风格以便于穿戴者穿房跃脊,而一些针对特殊人群的产品还得如同“贴身棉袄”一样柔软、轻便。

划重点:单兵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通过穿在体外、拥有骨骼模样的机械装置为人体增添力量,实现人体体力、防护能力和对复杂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能让穿戴者从普通人瞬时变成大力士,因此在未来的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