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9K首次参战遭遇摔机,俄罗斯脸上挂不住如了美国的愿

自从俄罗斯海军将唯一一艘现役航母“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派往地中海执行对叙利亚境内目标打击任务以来,全世界的目光几乎都被这艘年头已经不短的老舰所吸引。而就在本次任务刚刚开始不久,11月13日,却传来了非常令人尴尬的消息:一架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在执行任务返航时突发故障,结果导致飞机坠海。虽然随后飞行员成功获救、战机机体也被打捞,但这个节骨眼上出现这种“乌龙”事件仍然不免让很多人感到“脸上挂不住”。

而第二个“输家”自然是决定装备米格-29K的俄罗斯海军。事实上,俄罗斯海军装备米格-29K,本身就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意味。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航空母舰最大的作用是提供有效的舰队防空、为核潜艇前出深海提供空中掩护(这也是为什么说“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在叙利亚的行动有一定“作秀”意味的原因),而如果要执行此类作战任务,就对战机的滞空能力有较强的要求。重型战斗机因机身容积大而能够携带更多的燃料,因此其航程和作战半径较之中型战斗机有着先天优势。如果苏-33的改进型苏-33M(以及苏-33UB的改进型苏-33US,当然事实上苏-33UB也没有生产过)能够顺利投产,那么俄罗斯海军舰载航空兵装备体系中本来就不该有米格-29K什么事。奈何苏-33M项目最终不了了之,亟需更新舰载机队伍的俄罗斯海军才不得不选择了米格-29K。从俄罗斯海军有意将T-50发展为舰载战斗机这一点来看,俄军对于中型舰载机的表现事实上并不完全满意,由此也不难看出米格-29K项目的盲目性。

当然了,如果说有哪一家比俄罗斯海军在米格-29K项目上的投资更加吃亏,那无疑就是印度海军。作为米格-29K项目的主要投资者,印度海军目前的航母装备计划几乎是围绕米格-29K展开的——无论是从俄罗斯购买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还是“自行”建造的“维克兰特”号,目前都只能以米格-29K作为唯一的主力舰载机型(同等级别的舰载战斗机中“阵风”M因机高过高而难以进入机库,F/A-18C则早已完全停产,F-35C则连美国海军的订单都忙不过来更不要提对外出口)。而米格-29K的实战首秀就折戟沉沙,毋庸置疑是给了印度海军当头一记闷棍,估计此后印度国内对于引进米格-29K抱有疑虑者绝不会毫无反应。但就算印度国内真“看不上”了米格-29K,这种无奈又唯一合理的选择也只能逼着印度人“打掉牙往肚里咽”,毕竟印度国产的LCA舰载型战斗机即便能够发展成功其作战能力也绝对和米格-29K不在一个档次。如此说来,米格-29K坠毁事故还真是会让不少人心里别扭。至于谁会最感到“受伤”,怕是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明白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