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江兵王——记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一级军士长谭成友

新华社哈尔滨4月5日电题:界江兵王——记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巡逻艇大队一级军士长谭成友

栾喜鑫、李铁生、李志文

蜿蜒曲折的乌苏里江畔,有一支边防船艇部队,每年春季开江,官兵们就要和大大小小的冰排一道,顺江而下,开赴边境线。这一去,就是大半年。

战争年代,他们是祖国界江上的第一道防线;

和平年代,他们每天巡逻执勤、以江为家。

在这支部队中,有一位老兵叫谭成友,从列兵到一级军士长,26年来一支坚守在边防线上,被官兵称为“界江兵王”。

(小标题)急弯、浅滩就像刻在他的脑中一样

1990年12月,青年谭成友怀着从军梦来到军营。如今,脸膛黝黑、脸上堆满皱纹,时不时露出憨厚笑容的他,已在位置偏僻、条件艰苦的驻点当了12年班长、11年代理艇长。

“作为代理艇长兼船艇修理技师,没有过硬本领是带不出好兵的。”谭成友所在中队中队长孙俊生说,谭成友熟悉辖区航道,有多少个急弯、浅滩就像刻在他的脑中一样。

每年春季开进是谭成友最忙的时候。他不但要负责开船领航,还要不时回头照顾可能掉队的船艇。2007年,乌苏里江水位降到历史新低,个别水域航道狭窄,左右都是浅滩。一次,艇队航行不到1小时,第4条艇就搁浅在滩上,另一条艇因故障也停驶。

“拆开液压油箱,先从上面第三个螺丝开始,用四号扳手;油温超高,怠速查看指针变化,检查指针连线……”领航的谭成友一边在甚高频中指导故障抢修,一边调转船头准备拖救。一番周折终于拖出了搁浅艇,故障艇也在谭成友的电话遥控帮助下排除故障,艇队重新起航。

2006年7月,中队接到组建新艇组任务。这个驻点地理位置偏僻、物资短缺,谭成友不顾风湿旧疾,主动申请去当第一任班长。没有照明电,缺乏饮用水,住房紧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谭成友带领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将艇组建起来了。而他,瘦了将近20斤。

(小标题)“金牌舵手,只属于不断学习的人”

98’抗洪时,还在休假的谭成友立即归队,连续40多天吃住都在船上,奋战在抗洪第一线;2013年黑乌两江抗洪抢险任务中,他平均每天休息不足5小时,移送受灾群众上千人、牲口140多匹……

“这是军人的责任。”谭成友说,刚当兵时是因为热爱军人这个职业,后来才明白,责任,永远高于热爱。

入伍后,面对眼花缭乱的仪器管路,手捧字迹密麻的专业教材,虽然有些手足无措,但谭成友不服输、不放弃。为尽快熟悉巡逻艇的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他对照专业教材摸管路、捋线路、测电路;为熟练掌握船艇维修技能,他主动钻机舱、爬泵舱,经常弄得满脸是汗、全身油污。

“金牌舵手,只属于不断学习的人。”孙俊生说。

(小标题)“荣誉只属于过去,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事”

“界江兵王”“边防通”“活江图”“船博士”……面对官兵们的赞誉,充满自豪的谭成友也有深深的愧疚。

当年妻子早产,谭成友没能及时回家照料。妻子知道他思女心切,女儿满月的时候拍了张照片寄给他。等收到照片时,孩子已经三个月大了。父亲去世,谭成友没能来得及见最后一面。如今,他每年休假,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给妻女做饭,和妻子聊天、陪女儿读书,“欠他们太多,只能尽量补偿”。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多年关节炎和风湿病,谭成友身体已不如从前。很多官兵说,老谭戍边这么多年不容易,该换个岗位歇一歇了,领导也多次要他回机关工作,但谭成友都婉拒了。他不仅仅是不放心艇组,更多的是对界江的这份热爱。

上级组织边防官兵疗养,大队把名额派给了谭成友。他每次的回复都是:“我心领了。船艇还没平安返航,下次再去吧。”

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原沈阳军区“优秀红旗船员”,黑龙江省军区优秀士兵标兵3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各级科技进步奖11项……“荣誉只属于过去,重要的是做好当下的事。”年逾不惑的老兵谭成友,平淡而谦和。(完)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