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桑园生态立镇 实现一村一景观一树一产业格局

齐鲁 6月29日讯今天上午,“林水会战看日照”全国媒体采风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日照桑园镇进行采访。

按照“生态立镇”的思路,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桑园的最大优势,投资7800万元,实施了袁公河、板石河生态综合治理,沿河建设宽30米的绿色廊道,把贯穿桑园全境21个村、流域面积近100平方公里的母亲河改造成产业带、旅游带、生态带。开展镇村兴绿、“乡土树种进万家”等工程,以本土树种为主,采取乔、灌、花相结合的方式,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00余万株、播撒花种400亩,栽植香椿树1000亩,形成了“一村一景观,一树一产业”的村庄绿化新格局。

袁公河治理工程总投资7800万元,治理河道19.4公里,共修筑堤防16公里、生态护岸2.4公里,新建挡水堰、液压坝等各类建筑物36座。通过对沿河两侧全部进行绿化,建成生态景点2 处,形成一条长16公里,宽30米的绿色廊道,将沿河宝珠山、丽青山、柏庄古村、万子山等乡村旅游景点串联成线。拦蓄工程可新增蓄水能力70万立方米,为沿线发展樱桃、核桃、香椿、黄桃等2000亩经济林带提供了水源保障。建立了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共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16名,河道警长2名,聘用了12名河管员,确保工程能建好更能管好。

积极推动产业向优,发展特色林果业。桑园镇有山头283座,山场10万亩,占全镇面积的50%,其中25°以上山岭占全镇面积的16%。镇内规划了北部万亩黄桃种植片区、中部万亩樱桃种植片区、南部万亩瓜果种植片区“三个万亩片区”,已完成种植面积2万余亩,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人均增收5000元。

特别是,通过对25°以上坡的土地整理,平均增加耕地面积20%以上。万子山5000亩大樱桃退耕还林项目投资4000万元,规划面积5000亩,聚力打造集苗木培育、休闲采摘、果品储藏、线上销售于一体的精品果苗繁育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该项目实行“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农户参与”的运作模式,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搭建营销平台,成立庄稼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高标准大樱桃基地、果蔬储藏项目和采摘观光园,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构建“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销售 络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项目建成后,可带动1200人致富、20个村集体增收,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推进“全域旅游、全景桑园”建设。把全镇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每个产业园做成一个景点来建设,将宝珠山、万子山采摘园、北溪湿地公园、柏庄古村等景点串联,形成旅游景观大道,并举办了玉兰花节、垂钓节、帐篷节等活动,吸引游客10余万人。目前,镇内已有国家2A级以上风景区2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省级传统古村落1处,注册万子山、柏庄古村、袁公河等特色企业品牌10余个。

积极推动村庄向美。按照“整体规划、多方联投、示范带动、分类推进”的思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市级示范片区建设,投融资7000万元,涵盖13个村、4343户、1.24万人,建设排水沟渠4230米,铺设污水管 8434米,下地弱电管涵17492米,硬化入户巷28660平方米,开工门前河、汪塘治理工程26处,实现了村庄“五通十有”、弱电下地、雨污分流、“户户通”和垃圾无害化处理。高标准打造穿行村庄的旅游观光线路,全部沥青罩面,每村建设一处独具村史文化标识节点。同时,成立了庄稼地农业发展公司,利用改厕化粪池的废渣生产有机肥料,一举解决改厕后续服务和特色农业有机化生产两个难题。美丽乡村苑庄片区是市级示范片区,计划投资6000万元,涉及13个村4343户1.24万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宝珠山风景区采摘园、红日采摘园、丽青山水利风景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柏庄古村、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旅游景区,打造“全国一流、五十年不落后”的美丽乡村样板。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