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的专利法很有意思,诺贝尔发明炸药之后如果没有专利法保护,他也成不了知名军火商;发明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德国专家亚瑟·谢尔比乌斯和理查德·里特也第一时间注册了专利,由此开设一家新技术公司专门为军方服务,为了不让恩尼格玛这种高端通讯加密技术流出德国被他人利用,德国政府也支付了高昂的专利保密资金。而一旦有一种划时代意义的专利流出国外被仿制,甚至是直接卖给了对手,那真一种无可挽回的悲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人就首次尝到了这种悲剧。
恩尼格玛密码机
还记得《亮剑》中的道具吗?主角摧毁平安县城的那门意大利炮就是一款划代的武器,它的原名是,因为是法国人的发明也被称为“法75”。为什么李云龙要称呼它意大利炮呢?这是因为,尽管它并不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武器,但却因为被意大利仿制后广泛出口,而被称为意大利炮!而真正使它青史留名的却是特殊的“缓冲器”机构,这种结构也不是法国人的专利,而是德国人的技术,只不过在因缘巧合下卖给了法国人,也让后来的德国军工专家们懊悔不已。
博物馆里的法75
以射速快、质量小闻名于世的法75炮并不是一蹴而就,它的高射速性能关键在于“液压式缓冲器”,这种缓冲器给弹性炮架带来巨大的耐受力,可以满足后坐力复位的需要,由此造就了它的高射速。早期的弹性炮架火炮使用空气缓冲或者弹簧缓冲,能承受的力道很有限无法在大口径火炮上使用。在19世纪的末期,法国工程师路“易斯·巴奎”少校发明“液压缓冲技术”,但这种设计制退距离太短,并不适合大后座力、长行程后退的火炮使用,不过在弹性炮架刚刚兴起的年代,这就是一项伟大地创举。
早期火炮
受此启发后,德国人阿登纳-豪赛尔在1890年设计出“长后坐”液压缓冲技术,注意他是德国人,此时德国已经实现统一19年了,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法德两国的世仇太深,就连俾斯麦宰相自己都坦言,两国的战争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阿登纳-豪塞尔发明新技术之后,一门心思想要卖给著名的克虏伯公司,以增强本国的军工实力。但是早期的液压装置普遍存在漏油问题,以当时的缸体制作工艺和密封技术根本满足不了豪塞尔的设计需要,因此克虏伯选择了拒绝!豪赛尔只能把珍贵的专利卖给法国人。在这之后,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液压技术逐渐成熟,豪塞尔的长后座液压缓冲的优势显现出来。
法75的新技术还有很多
到1897年,法国德维尔将军、德波尔上校、里马伊奥上尉三名技术军官联合改进火炮技术,在成熟的加工技术之上设计出带有长行程液压缓冲结构的火炮,这就是施耐德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实验证明这是一种革命性的武器,采用全新缓冲结构的75毫米炮让法国军方狂喜不已,亲切地称它为“75小姐”,同时也不忘保密。在实验中75小姐轻松打出了每分钟30发的超高射速,极速下可达到每分钟45发。这个射速意味着什么呢?在此之前最快的火炮是每分钟2发,即便是采用后膛装弹技术,火炮每次发射的后坐力也让操炮士兵不得不重新瞄准,从而影响到射速,而采用液压长行程缓冲技术的法75炮,再加上其他新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由此可见李云龙能缴获一门意大利炮是有多兴奋了!而一战中的德国军工人员和士兵一定很懊悔。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