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振辉:临夏中学

一九六九年秋,我进了古河州—临夏的临夏中学,成了一名中学生。

临夏中学一度被称为“临夏第一中学”,位于临夏城内以北。要到学校只有走两条路,西边走昔日的隍庙街,东边要经液压件厂门前往西拐才能进入。

从前,大什字北路直达临中大门前,后来这条路和弥陀寺街周围的居民区被甘肃光学仪器厂所占,修起了办公大楼和厂房,高大的建筑楼坐落在城区北端,远远看去显得很是醒目。

临夏一中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建校史虽然不是很长,但教学水平在临夏地区来说整体上很高,在当地很有名气,是全临夏州的重点中学。

这所中学与我家有着很深的渊源,三爸曾在这里当过教师,大哥、二哥、三哥、还有二姐都是在这里毕业的。多少年来,临夏一中就像一位母亲,敞开胸怀接纳了无数憧憬未来的学子。这些莘莘学子在她的怀抱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毕业后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成为了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

临夏一中东西为居民区,南为临夏市街区,北为古城墙,占地面积约为八十余亩,呈南北长方形。学校由前面的尕校场、校区内的校舍和后面的操场三部分组成。

大路边八字形撇开的外大门没有门扇,只有两个砖柱。尕校场在地势很低凹的西面,校场东边有一条土路,路两边种着白杨树,顺着这条路走过去就是学校门。

学校正门是青灰色的砖砌成的,看起来很是古朴凝重,门顶上方砖雕着“甘肃省临夏中学”七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下面的校门是拱形的,刻着一溜溜瓦槽的木门扇被漆成了大红色。

进入校门,西边是一间传达室,走过两个教室中间的过道,一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新砌的“忠”字台,我入校时因“忠”字台刚完工,中间还是一片空白。“忠”字台两侧,各有一棵苍劲的松柏,长得高大挺拔,郁郁葱葱,显露着生命的青翠。

院内东、西房屋起架不高,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兼宿舍,靠东边拐过来的两间是会计室。靠西墙根下,栽了两根木头杆子,上面吊着一个打上下课铃的铁钟,长长的铃绳很随意地系在木杆上。

学校大会议室在院子北面中间,两边各有一间宿舍。会议室后面有三排教室,每个教室前都有一个水泥乒乓球台。教室侧墙上画有毛主席各个时期的木刻画像,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下面用红油漆分别描着不同的毛主席题写的诗词。学生时代的画像下面写着“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穿着八路军服装的画像下面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教室后面是操场,操场东面长着一排高高的钻天杨,树下有单双杠、平衡木等体育器材。高高的几副篮球架立在球场两端,西边地势较高,用砖砌了一个主席台。主席台后有一大间坐北朝南的房子,平时学校宣传队排练节目就在这房子里。房子后面紧靠城墙有一个尕院,“文革”中被揪出来的校长和老师们就在这尕院里关“牛棚”,由专门指定的红卫兵看管着。

食堂在操场西北面的院子里,我们街上王铁笔的儿子就在这食堂里当大师傅。

食堂外墙跟前有几棵大榆树,长得枝繁叶茂。学校后勤人员把校内一些老树锯了,堆放在这几棵大榆树下面。中午到校后,我和同学们常常坐在这锯下来的老树上闲谝,树荫凉就成了学生们休息乘凉的好地方。食堂后边的菜园被分成了好多块,种有尕白菜、萝卜、菠菜、香菜等蔬菜。

学校北面和西面半段是高高的古城墙,它自然也就界定了学校内外的区域。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