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长沙“优秀发明人”人物访谈系列

编前话:

“尊重保护创新,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新征程。”

在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长沙市知识产权宣传周如约而至。期间,开展的首届长沙“优秀发明人”评选活动让全社会目光再次聚焦为推动社会进步而贡献智慧的“创造达人”们。

他们是大国重器的“幕后功臣”,将中国制造带向世界舞台,他们是从小立志科研创新的“明日之星”,从生活点滴中获取灵感,他们是用科学点燃青春梦想的“校园工匠”,引领孩子奔向更远的未来……为揭开专利、荣誉背后的神秘面纱,记录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特针对“优秀发明特别贡献”“优秀发明人”“优秀发明团队”“优秀发明学生”“优秀发明指导老师”“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代表进行了人物访谈,以系列稿件的形式,立体呈现“发明创造人”。

李深远:欲与国际同行试比高!

2022年,当第一个零点的钟声响起,一首气势磅礴的《领航》将各大卫视跨年晚会推向最高潮。在一帧帧令人振奋的画面中,一抹“铁建红”深深烙印进大家心中。

“振兴号”“鄂北宝林号”“京华号”??近年,铁建重工以自主创新铸国之重器,攻坚“无人区”,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2021年6月2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授奖决定,铁建重工“敞开式掘进机”斩获专利金奖,摘得我国专利领域最高荣誉。敞开式掘进机又称TBM,主要用于硬岩隧道掘进,具有安全、高效、优质、绿色、精准的优点,代表了一个国家的高端装备技术水平。

原来,当随着隧道建设向“长、大、深、硬”方向发展,尤其是高地应力环境下软弱围岩和膨胀性围岩易产生围岩收敛,引起洞径缩小,如不能及时处理,将导致掘进机卡死、关键部件损坏,甚至产生隧道塌方、设备被埋等重大工程事故。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首次在西康铁路秦岭隧道中采用TBM施工,设备及施工技术全部由国外引进。”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工程师李深远介绍,通过西康线秦岭隧道的应用尝试,TBM工法展现了巨大的优越性,此后在我国重大铁路、引水隧道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然后,当时TBM大量依赖进口,成为国产高端地下工程装备自主化的薄弱环节。

从零起步,如何研制出首台样机?这是摆在研发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李深远与研发团队成员接下“责任状”,从设计图纸开始着手,反复核算,并积极与液压、电气设计人员交流电液控制,协调机电液接口问题和布置问题,针对工程地质情况和TBM系列化考虑,从参数配置、主机及后配套系统布置、刀盘刀具、主梁支撑推进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定制化设计。

在研发团队的攻关下,2014年12月,国产首台大直径TBM在长沙顺利下线,结束了我国作为TBM应用大国不能自主设计制造大直径TBM的历史,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

此次铁建重工获奖专利攻克了全球TBM行业公认的三大技术难题——“撑不稳、掘不快、支不牢”,解决了掘进机在大埋深、高地应力围岩条件下施工由于洞径收缩导致的刀盘护盾易被卡、隧道易坍塌难题,提高了隧道安全水平和施工效率。国产TBM(隧道掘进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实现了高端地下装备“卡脖子”技术的自主可控。

目前,产品沿着“一带一路”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工程、能源矿山开采和城市综合管廊等领域,在鄂北宝林隧道、秘鲁圣加旺水电站等百余个国内外重大工程中施工效果良好。该专利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5%以上,是工信部认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对话:

问:在创新创造中,铁建重工屡立奇功,您认为背后原因有哪些?

李深远:首先离不开长沙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与引导。近年来,长沙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以知识产权高价值创造与高效益运用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赋能赋值,推动产业升级发展。同时,铁建重工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并积极创新机制,引导跨学科、跨部门、跨行业协同攻关。

问:从孕育诞生打破国外垄断,到今天成功应用创造掘进佳绩,铁建重工未来发展目标是什么?

李深远:铁建重工坚持开发能够填补国内外空白的产品,且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科技水平必须处于国内行业前三名的原则。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内无”乃至“世界无”,我们有信心,无论技术还是产品均能与国际同行上一较高下。

以TBM为例,未来5-10年,铁建重工将继续重点围绕前沿尖端技术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对国外知名TBM企业的全面超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