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工厂倒闭让大黄蜂陷入危机,尾钩使用次数延长,专家:太危险

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VAIR)近日宣布,经过F/A-18和EA-18G项目办公室和NAVAIR以及海军补给系统司令部(NAVSUP)的努力,终于解决了“超级大黄蜂”和“咆哮者”战斗机的……尾钩荒问题。

F/A-18E/F和EA-18G的尾钩荒问题是4年前爆发的,当时美国唯一一家尾钩大修设施工厂倒闭,导致共用机身设计的F/A-18E/F和EA-18G出现尾钩供应不足的问题,影响了该机的上舰部署。

所谓尾钩,也叫着舰拦阻钩,是安装在舰载战斗机(有些岸基战斗机也有尾钩,不过只能用于紧急拦阻降落,不能着舰)后机身下方的一根坚固金属杆,末端有螺栓固定的可消耗勾爪。

在着舰时,尾钩通过液压或气动机构放下,在触舰中勾住斜角甲板拦阻索,使战斗机在极短距离内迅速停止。因此尾钩杆体具有极高强度,一般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

在着舰中需要承受巨大拉力,使舰载战斗机在仅仅1.5秒的时间里就从约240公里/小时的速度完全停下来!为此F/A-18E/F和EA-18G的尾钩在经历300次着舰之后就必须拆下大修,更换勾爪并检查杆体有无裂纹。

而唯一尾钩大修设施的关门很快导致F/A-18E/F和EA-18G的尾钩开始出现短缺,使美国海军不得不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确保上舰部署飞机的数量,一些“超级大黄蜂”因此而停飞。

所以此举一时半会还是不足以弥补尾钩缺口,每月尾钩更换需求远超出美国海军预计的10根。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海军只能授权将“超级大黄蜂”和“咆哮者”尾钩的大修间隔从300次着舰增加到330次,即延长10%。

此外在极限情况下可根据每根尾钩的个体状态批准最多500次着舰,然后立即退役。就这样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美国海军算是暂时解决了尾钩荒问题,但延长尾钩的使用次数隐患无穷。

舰上作业时的机务目视检查并无法发现杆体内部裂纹,随着裂纹生长,存在隐患的尾钩最后可能导致“超级大黄蜂”和“咆哮者”在着舰中拉断尾钩坠海,而此类事故在美国海航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了。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