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比利时因为靠近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地势非常低,连同卢森堡一起被称为“低地三国”,其前身就是“尼德兰”。独立前的尼德兰先后受到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统治和西班牙帝国统治。北尼德兰独立后南尼德兰仍然受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帝国和法国统治。1815年三国归于统一建立荷兰王国,1830年比利时选择独立。地形上非常适合大兵团的长驱直入,所以德军想要突击法国,必先要占领这片“低地”。
在“挥镰行动”的计划中,德军被分为三个进攻集群,以中路A集群为主攻力量,由隆德施泰特上将指挥,下辖64个师,其中包含7个精锐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任务目的是从阿登山区突破,直插法国北部,推进到英吉利海峡,将盟军完全分割成两个部分;北路B集群是由包克上将指挥的28个师组成,内有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任务是辅助A集群,进攻“底地”诸国,以便吸引英法军主力并将其拖在北方,已利中路A集群直插盟军背后;而南方C集群是由勒布上将带领的17个步兵师,佯攻南部马其诺防线,牵制该地区敌军使其无法北援。另外有27个师为预备队,随时支援各方。
“挥镰行动”的第一步是北路B集群发起荷兰战役,集中攻占荷兰境内的战略要地,促使法国北部联军立刻北上支援,减少中路A集群压力,便于其从阿登山区迂回到联军侧后,形成包围之势。首先登场的是德国空军部队,5月10日清晨,大批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突袭了荷兰各大机场和交通要地。接着是大批运输机将数不清的伞兵空降到这些地区,伞兵部队迅速攻占并控制要地和交通,使后续部队畅通无阻。14日,荷兰军队向德军投降。
当时,英法并不相信从荷兰和比利时传来的警 ,直到他们听到了德国轰炸机的咆哮时,才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让人失望的是,英法对德国只宣不战。一边是荷兰上空德军轰炸机的肆意妄为,一边是德国大使交给比利时大使的一封电 :为了保卫比利时的中立,帮助他们抵抗英法联军的进攻,德军会马上进入比利时境内。比利时大使大怒:“比利时一直都是奉行中立政策,可你们却将侵略之手伸向我们。你们既不向我国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亦未提出照会或抗议。对于你们这般行为,比利时人民会拼尽全力保卫家园。”此时的德国空降师已经开始行动了。希特勒告诉他的军官:“欧洲最坚固的防线并不是马其诺,而是比利时的埃本·埃马尔要塞。”
说到埃本·埃马尔要塞,它建造与一战结束以后,比利时用了大量的精力,经过三年的时间在艾伯特运河沿线建造了一条连绵不断的防线。其中部是在岩石高地上,在坚固程度上,远超法国的马其诺防线和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埃本·埃马尔要塞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建造的堡垒群。它是仿照马奇诺防线的错综复杂的防御工事构筑的。乍一看,每座堡垒仿佛都是零散分布在一块五角形的区域内,但实际上,它是一个把炮台、转动式装甲炮塔、高射炮阵地、反坦克炮阵地、重机枪阵地等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防御体系,各部分之间由长达4.5公里的地下加固坑道河交通壕连接在一起。每件武器都经过精心地布设,以便使之发挥最大效力。要塞对任何方向都便于观察。通入要塞的每条坑道都可以阻止敌人的进攻。在要塞的上面没有暴露的施工痕迹,也没有暴露阵地的建筑物,到处长满了杂草。在要塞顶部有4座暗炮塔,用液压升降机供给弹药。为了迷惑敌人,比军还在要塞各处设置了假炮塔。
为了顺利攻破埃本·埃马尔要塞,德军依照艾伯特运河的桥梁和要塞的样子仿建,然后挑选最好的指挥官以及400名优秀突击队员,集中一流的滑翔机,进行了十几次的仿真训练。
1940年5月10日拂晓,守卫埃本·埃马尔要塞的1200名比利时士兵还在酣睡,在滑翔机的帮助下,德军突击队员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控制住了要塞表面阵地和桥上的守军。希特勒对这种小股部队空降突袭的战法屡试不爽,在战争初期对波兰、丹麦、挪威、荷兰的进攻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11日早上,德军装甲部队将要塞包围,并大肆破坏要塞的坑道、暗堡和炮塔 。可惜了那几十门的要塞重炮,一弹未发就被德军炸毁了。地堡中的比利时军队冲出来和德军面对面厮杀,而德军也冲进地堡中,和守军白刃战,最终比利时守军缴械投降。
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宣布无条件向德国投降,从此,德国彻底占据了“低地国家”。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