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十一黄金周假期如今已经过去一半了,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讲,十一假期都是一个外出旅游的黄金时间,但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讲,十一假期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又叫“秋忙假”
正是因为每年都回家忙着收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发现像我们河北北部这种传统的人力收割方式,收割过程中产生的“粮食浪费”太大了,我们可以看一组图片:
散落在地上的玉米
散落在地上的玉米
散落在地上的玉米
散落在地上的玉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看到的这组图片,只是一块面积半亩左右,十多处散落玉米的其中四处。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散落玉米呢?
这和我们当地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有关,主要都是靠人力收割,一棵棵的玉米秧要用镰刀砍断,然后再用人力一个个的把玉米剥皮集中扔到边,等整个地差不多玉米都掰完了,再集中装到袋子里运回家,就是在装袋之前的这整个过程中产生的巨大浪费。
因为玉米一个个聚堆扔到地边的过程中产生撞击,导致玉米粒从轴上脱落,基本上大致进行过估算,一块半亩玉米地由于距离不断移动,至少需要把玉米分十堆再装袋,每堆下平均会散落一斤以上的玉米,理论推算一亩地的损失至少有小20斤左右。
每个袋旁都是掰下来的玉米的分成的堆,然后再捡到袋子里,每个袋子旁都会有散落的玉米
为什么不直接放到袋子里?
因为手剥玉米需要距离不断向前移动,直接装进袋子里的话,随着袋子重量的不断增加,携带起来特别不方便,所以目前多数的收割方式是直接聚堆扔在地上,在由人工分拣装袋。
为什么说拿我门当地来讲这种秋收方式粮食浪费巨大呢?
大家应该看到了我刚才算的账,我们就按低值计算,假设一亩地的玉米损失是10斤,我们整个村有516户,按每家平均3亩地计算的话,则损失至少有1.5万斤以上,这里说的还仅仅是我们一个村而已。
收割完的玉米地
而更严肃的现实是,浪费远远比这还严重,根源在于我们村地块太不集中,我家实际种植有8.64亩的土地,整整被划分成18块之多,大多数村民家的地又和我家很类似,随着地块数量的增加,其实浪费的粮食数量也是直接增加的,大家想想这样的收割方式还是挺浪费粮食的吧?
有什么好办法避免粮食浪费呢?
左侧两个桶就可以在地里掰玉米时用,掰下来的玉米直接入桶,再把桶内玉米倒进袋子里
其实要想让粮食减少浪费很简单,很多农户也都开始逐步尝试了,就是剥玉米的人人手拿一个水桶,就是那种装液压油的塑料桶,整桶的玉米重量完全可以随时移动,有了桶以后不仅散落的玉米不浪费了,还提高了收割效率,因为直接减少了人工装袋的过程。
秋收收粮避免不了的会有粮食浪费,人工传统收割的浪费形式已经写在这了,我想机械收割同样会有它特有的浪费形式,也希望用机收庄稼的 友就这一问题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