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名矿工当上优等生
——邢台扎实推进煤矿井下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侧记
2020年8月,经过七轮“模拟”,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葛泉矿迎来大考——全省煤矿井下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考核验收。
理论考场里,来自不同区队的20名考生上交手机、交叉入座,本场次开考后,考生们紧盯电脑屏幕,只听鼠标声“嗒嗒”作响。他们身后,培训机构人员不间断巡场,河北省应急管理厅考核组现场监考、全程录像,架势堪比高考。半小时后,考生们陆续交卷,其中8人得了满分,省考核组成员纷纷点头称赞。
这一关,邢台全市各煤矿都要经历。素质提升理论考试满分100分,80分才算合格。“让工人全部过关,一人不落!”邢台市应急管理局定下了“硬指标”。为此,专门在全市实施了“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组织 课、竞赛、讲座、普法宣传等环节,从经费、设备、教材、师资等全面保障,给为期三年的素质提升工程添力助力。
挺起胸膛当主角
这次考试对于文化水平高、记性好的职工是“小菜一碟”,但对于文化水平较低、模拟考试不及格的后进职工是难上加难,葛泉矿机掘队掘支工刘晓杰就是其中一个。
刘晓杰天资不聪,加之部分专业术语字词生僻,题目压根读不懂,何谈作答。平时模拟连猜带蒙总共才六七十分,奈何一人不及格影响整个班组区队,集体考核奖金受制约。刘晓杰在别人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为难情绪严重,甚至动了辞职回家的念头。
矿上将考试题库与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兴安学堂”学习平台融合,实现自学、自测、自考多种功能,一线员工每天利用碎片时间打开手机就能练题。可这一切建立在智能手机的基础上,刘晓杰至今还在用“老人机”,没法练题。家里孩子听到消息,把自己的手机让给老爸,还手把手教他如何使用触屏、启动答题程序。
机掘队党支部书记贾民锁成立了重点帮教小组,帮刘晓杰树立信心:“把你干活的劲儿都用到学习上,咱又不比别人缺胳膊少腿!”贾民锁要求班组任何人不能歧视,大家“多帮一”,由区队技术主管、管理人员帮教,并请文化程度稍高的妻子帮助辅导。“给力”的妻子不仅天天帮刘晓杰读题识字,还承包了大量家务,让他留出时间专心学习。
“家企共培”下,刘晓杰进步飞速,瘦弱的他有股不服输的劲头,越学越自信,最终以90分通过了理论考试,用事实证明了“不比别人差”。拿煤矿掘进工作面规定锚杆外露长度来说,以前刘晓杰总是凭感觉估量,现在知道露出螺母长度应为10-50mm,能自己科学、独立地完成任务,不再一味地“打下手”、“当配角”。“能挑一摊”的晓杰现在每天抬头挺胸走路,不再是团队的“拖油瓶”。
我和书记做朋友
相比刘晓杰的文字关,综采队采支作业工刘宏涛最挠头的是数字关。模考时,区队支部书记张学峰就站在身后,刘宏涛这个1米8高的壮汉手心直冒汗,鼠标都湿了。“要是个桩子,咱说搬就搬,可这答题真把我难住了”。
支部书记张学峰决定一对一帮扶刘宏涛,还给他定了规矩:5点早班前、中午吃饭后必须练题,有问题随时说话。在书记的帮助下,书上原来大片大片不会的题,慢慢只剩一小部分,刘宏涛与张书记的关系也从上下级变成了亦师亦友。有天中午1点多,刘宏涛遇到了不懂的题目,试探去敲张书记的门,正在小憩的张学峰随手洗把脸就坐下来,耐心投入讲解,这在过去,刘宏涛想都不敢想。
记不住数字,张学峰就把题目具象化。“液压支柱单体排距要求800mm,这长度大概就像人的胳膊。”书记一边说,一边抬起胳膊向刘宏涛比划……
“超前支护距离20米,单体排距800毫米,单体初撑最小压力9.5兆帕”,这是张学峰天天在刘宏涛耳边重复的“顺口溜”。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宏涛现在能把几个参数倒背如流。
从前刘宏涛打单体,只管闷头干,单体初撑压力有人来测,别人说再升就升升,说再降就降降,干活从来不知为什么。现在他知道,回单体时由里向外,先支后回,防止里边有人干活发生危险。“干起活来更明白了”!
随着葛泉矿首个电液控支架在132下04工作面投产,“单架”变“多架”,可同时操作,效率倍增。自动化科技进步要求工人操作水平要及时跟上。以前就一个手把,掰一下即可,现在“手动”变“电动”,控制面板上十几个按钮图案“形色各异”。“记性差”的刘宏涛在实操课程中学习了新设备操作,下苦功辨别大量符号,解锁了新技能,人机配合如鱼得水。
在区队全员努力下,132下04工作面单体初撑压力等检测指标全部达标,各项工作质量过硬,成为股份公司第一个“精品工程”工作面。公司召开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会,推广其工作经验,刘宏涛也以94分通过了理论考试。
现在的葛泉煤矿,人人讲学习、爱学习;员工下班习惯性地拿起手机练题,已经成为常态化。
2020年夏天,冀中能源股份公司组织的全员答题竞赛中,满分者占了近两成。葛泉矿安全科科长王桂林表示,一线从业人员在这次素质提升活动中,不仅学会了井下实操知识,还系统地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开拓了眼界,“现在随便抽查一名员工都能对自己岗位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说出个一二三来,我有这个信心。”
市应急管理局副调研员刘忠民说,煤矿井下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和“学法规、抓落实、强管理”活动从组织培训、对标整改到达标验收,离不开每名矿工的努力配合。从“不及格”到“优等生”,这条路走得艰辛,但却踏实。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