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车工第一刀”张林:36年创出39项高端制造新成果

华西都市 今日 道版面图

张林在工作中。中航工业成飞供图

人物名片 张林

1961年出生于成都双流,1981年从成飞技校毕业后进入成飞液压件厂从事车工工作。现为成飞车工首席操作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

车削领域技艺精湛

1981年入厂至今,张林一干就是36年。在成飞很多内部人士看来,他技能高超,按照工时计算,他仅用13年就干完了40年的活。

1989年出生的苏旭斌,曾是成飞液压件厂一名数控机加工员。若论资排辈,张林算是他的“师爷”。在这个年轻人的心中,张师爷是绝对的偶像,“最神的地方在于,不管哪个环节出问题,他都能处理。”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一线,张林的专业能力早已炉火纯青。三十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克了无数难题,在车削领域技艺精湛,“超薄”衬套、“超细”长轴,是他在这个领域的经典“作品”。

此外,他还创新设计了很多专用夹具、工具、量具,改造了很多机床设备,解决了很多零件本来“无法加工”的难题。

苏旭斌记得,液压件厂有一台老式深孔加工车床,眼看就要被 废淘汰。可张林希望能为它延寿,为此,他亲自策划并完成了改造,让这台设备重获生机,现在这台设备依然在生产现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另一个堪称经典的设备改造案例,是他主持改造了一台中型卧式数控镗床,使本来只能用于“镗削”的设备,具备了令人惊叹的高效磨削大型零件外圆的能力,让一台价值不过百万的中型设备成功增值,具备了价值上千万的大型磨床才具有的加工能力。

一“刀”制服问题

在成飞内部,有一句流传已久的话,“哪里有生产技术难题,哪里就有张林”。产品更新换代,会遇到无数问题,他经常带领团队攻克难关,还常常被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请去帮忙。

一次,某飞机计划执行一次重要的试飞任务,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机身突然出现了明显的抖动。情况相当危险,计划的试飞任务被迫取消。经过专家组分析,机身抖动源于空速管过长,需要将空速管截短一半。

空速管是飞机上极为重要的功能部件,它前端有一些精度很高的小孔,这些小孔通常要用精度很高的机床才能加工。截断空速管后,必须重新加工这些小孔。当时的形势很严峻,如果将空速管拆卸返工,就会导致迫在眉睫的任务节点立刻保不住,可如果直接在飞机上进行加工操作,要保证传感器安装孔的加工精度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林赶来,当即提出了直接在飞机上实施加工操作的提案。他解释说,可以通过设计专门的夹具和铰刀,来保证传感器安装孔的加工精度。紧急情形之下,经过激烈讨论,众人决定让张林试一“刀”。事实证明,经过加工后,飞机各项试验检测数据都表现正常。当时,成飞内部员工都心服口服,一“刀”制服飞机的“抖”,“成飞车工第一刀”果然名不虚传。

将手艺传给年轻人

张林特别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并且乐意把技术无私地传授给年轻学员,培养了许多技术技能骨干。特种钢深孔双键槽精加工、车大螺纹杆是张林的拿手绝活,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

“张一刀”的心愿

进入退休倒计时,每天早上8点,张林仍会准时出现在车间。现在的他,总想着在退休之前,应该多留下点什么,“一个是在工作中不断发现和攻克新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把手艺毫无保留传给年轻人,在他们身上延续航空 国梦。”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