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立体机械化撑起“大粮仓”

盛夏时节,微风吹拂,一架农用小型飞机轻轻划过农垦八五二农场蔚蓝的天空,对60万亩农田进行防病害航化作业。经过60多年发展变迁,被誉为“北大仓”的我省垦区已经形成陆空协作、全过程、立体化机械作业模式,为“大粮仓”粮食稳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大面积航化作业引来外籍“打工仔”

在号称“天下第一场”的友谊农场北大荒农机博览园内,从1954年友谊农场建立时的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到已退役的农用飞机,垦区曾使用过的具有代表性的百余台农业机械,向人们讲述了一段恢弘的北大荒“农机史”。

农场航化站主任韩万海说,我省农垦航化作业历史已有40年,近10年来,垦区部分农场已实现农作物全面积航化作业。

今年,垦区计划实现农用飞机航化作业2300万亩。目前,计划总投资2.4亿元的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肇东机场建设项目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竣工,这将进一步提高垦区航化作业覆盖能力。

大农机更新换代生产效率翻倍提高生产,打破了人们脑海中固有的“铁犁牛耕、人背马驮”的原始形态。如今,整地有拖拉机和大铁犁,播种有点播机,插秧有插秧机,喷农药有弥雾机,收获有联合收割机,全程机械化把农户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近年来,大农机不断推陈出新,更让生产效率翻倍提高,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

去年,垦区加大农机装备更新力度,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共完成农机更新投入20亿元,新增各种农机设备3万台套。今年,垦区计划再投入20亿元,购置更新装备各类农业机械3万台件,农业综合机械化率保持在98%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950万千瓦。重点推广水田多功能管理机、移动式水稻低温烘干机、收获机防陷橡胶半履带、秸秆粉碎处理机械、大型秸秆打捆机、自走式奶牛饲料搅拌车、大型自走式玉米青贮收获机等新型机具。

政策“给力”国产农机占据“半壁江山”

传统农业生产,农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常态,如今,国产大型农机也能像国外农机一样,实现空调驾驶室、卫星定位自动无人驾驶等功能,加上近两年我省加大国产农机补贴,让垦区国产农机使用量达到农机总台套量的一半。

在垦区黑龙江索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厂区内,3台崭新的高地隙喷药机正在进行出厂前的最后检测。“我们公司自产的高地隙喷药机刚刚接到内蒙古的5台订单,现在公司每年能生产30台这样的机器,大部分都销往我省垦区。”黑龙江索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邢继生说。

邢继生介绍说,他们生产的高地隙喷药机除了液压行走系统源自进口外,其他都是国产配件,四轮转向的外形设计和卫星定位自动驾驶两项功能还获得了国家专利。目前,国外同类机器需要170多万元,他们的产品只需130多万元,加上国家补贴,农户自己只需花50多万元。

组织创新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

土地分散,不利于大机械发挥效率,也会带来生产成本大、抗风险能力弱等弊端。近年来,垦区先进农业机械的引进和广泛使用,助推了农场农业经营体制变革。

为解决农民分散经营、使用大型农业机械费用高的难题,2008年1月垦区组建第一个农机合作社——黑龙江省农垦绿缘农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我省垦区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262个,资产总额17.68亿元,垦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8%以上。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