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上的冰雪日渐消融,哈尔滨的春天终于快到了。候鸟也从南方迁徙回来,准备避暑了。
哈尔滨飞友群的群友在刘核心的带领下三五邀约,准备去江北打鸟。
我去拍的时候,已然有些夕阳西下了,天色渐晚有些不太适合拍照了。
但是来了都来了,还是拍点吧。
之前自己去拍过一次野鸭,拍的时候发现法师们都是坐着小板凳、液压云台、捷信脚架、800定。还有观战的都拿着施华洛世奇、蔡司的望远镜。只有我突兀的拿着变焦镜头,站着手持拍摄。感叹拍鸟和拍飞机不是一个玩法啊。
目前松花江哈尔滨段主要能拍到有江鸥,野鸭还有大雁。
我去的晚,野鸭和大雁都下班了,只有江鸥还在坚持工作。
百度百科介绍:江鸥一般指鸥(鸥科鸥属动物),形色像白鸽或小白鸡,性凶猛,长腿长嘴,脚趾间有蹼,善游水。喜成群飞翔,三月份产卵。体长达40厘米。头和颈为深褐色,后部转为黑褐色;眼周有白色羽圈;下背、肩、腰及两翅和内侧覆羽和次级飞羽均为珠灰色,飞羽先端近白。上背、外侧大覆羽和初级覆羽均为白色。第1枚初级飞羽白色,内外翈边缘及先端黑色,第2~5枚飞羽的黑色外缘逐渐减少,内翈转为深灰色,内缘及羽端仍为黑色;第6枚飞羽深灰色,仍具黑色近端斑,羽斑白色;其余初级飞羽为纯灰色。尾上覆羽,尾羽皆为白色。下体全为白色,胸、腹略淡灰色。虹膜暗褐色;嘴赤红色,先端黑色;脚和趾赤红色,冬时转为橙黄色;爪为凹蹼足是黑色。栖息于沿海及内陆湖泊、河流。成群活动。善游泳,不能潜水。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集群繁殖,巢营于干草堆、芦苇丛中或平坦而潮湿的土壤上。每窝产卵2~4枚,卵壳淡绿色或浅褐色,缀以斑点。在东北中部繁殖。春、秋季节飞经河北、新疆等地。冬时遍布中国南方各地,沿海各省尤为常见。
拍摄用了适马的S150-600,自己又默默的改成了DX格式,然而依然觉得焦距不够用啊。
回家之后果断的下单了1.4倍增距镜,并计划等彩票站开门之后,购买彩票,以便有朝一日能更换器材。
夕阳的暖光把江鸥的白色羽毛映衬的有些橘黄色了。
得手的江鸥,看起来是泥鳅。
拍了一阵子,觉得打鸟还是一件挺有乐趣的活动的。
户外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还能吹吹江风。对于抗疫情这么久的人们也是个放松。户外空旷的地方,单人还可以不用戴口罩:))
江水被落日映红,最后几只江鸥也下班回家了,众人散去。哈尔滨飞友会第一次打鸟活动圆满落幕。
最后,眼力好的朋友可能发现了,今天这篇作文里为什么都是大logo啊((⊙o⊙)?
这个变体LOGO受海南摄协秘书长昌老师的嘱托设计的,用于将来制作车贴的,大家可以广泛留言,以便改进:)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