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鸡西矿业公司东山矿智能化综采队的几组令人振奋的消息传遍了百里矿区:
——今年三月份,东山矿智能化综采队将原煤月产量提高到10万吨,对比公司同等采高采煤队产量,增幅100%,创公司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最好单产水平;
——这个工作面,采煤机监控视频与液压支架视频会跟随煤机前移不断切换画面,为地面调度和井下集控室工作人员提供监控视频画面,形成了“可视化远程干预”的安全生产新模式;
——全公司采煤队平均在册人数110人,智能综采队现在册人数55人,减少了不安全因素对人体的危害,实现了“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目标;
——采队人均工资提高50%,达到1.2万元,作业环境有很大改善,降温降尘效果显著,真正体现了体面工作和尊严的生活,更有一种煤矿职工扬眉吐气的自豪感。
好消息不胫而走,令人振奋,也令人深思——智能化生产是煤炭生产行业的大势所趋,也是大部分从事井下生产工作人员的共同意愿,但是要把这共同意愿顺利达成,却需要人们全身心地投入,用心、用力、用智,所谓“志在智能,用智方能”;那么东山矿智能化工作面是如何达产的?
东山矿首先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其中,“人”的问题,首先是人的认识问题。在把智能化建设列入矿规划之初,个别人存在对智能化开采工作的质疑和杂音。对此,该矿领导班子多次召开宣传动员会,宣贯上级文件精神,观看先进单位成功典型案例,并联系当前实际工作面临的高温、水患等困难和挑战,使全矿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随着采深不断加大,矿井开采条件越来越复杂,水、火、瓦斯、高温等自然灾害越来越重,传统技术能力和生产方式难以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只有将智能装备与现代煤炭开发利用深度融合,才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形成了推进智能化建设的强烈共识。
“欲知兵者必先选将”。要成大事,必先有人才保障——这一点毋庸置疑。东山矿领导班子随后解决的是,组建一支什么样的队组?什么样的人能胜任这支综采队组的管理工作?什么样的人能快速熟悉这些井下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操作?什么样的人能在关键之时,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这些问题都在矿领导班子的考虑范围内。为了组建一支能够适应智能化生产的队组,2020年6月,该矿抽调各单位精兵强将、技术骨干21人,分两批奔赴双鸭山东荣一矿学习智能面安装及设备操作技术。并招募15名大学生,充实到智能队。针对安装人员初次接触安装智能面经验不足,矿组织各厂家每晚在培训科利用可视化多媒体教学、到井下现场教学指导,使工人很快掌握了智能化安装技术,保障了智能面快速正确安装。事实证明,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加以引领,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设备安装工作顺利开展,新组建的队组不负众望,安装任务仅用42天全面完成,并如期试运转,一键成功启动,圆满实现了预期目标。
在引导人、选用人、组织人的过程中,处处彰显了公司以及东山矿领导班子的管理智慧。
“人”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首采面施工地点、工艺设计、设备选型等生产细节。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东山矿智能化综采队的达产,蕴含了从公司领导到一线职工的集体智慧。
在选择采场方面,公司主要领导等多次到东山矿调研,对智能化工作面安装、建设等细节工作给予了指导意见。到智能化工作面选择采场之时,公司领导更是反复磋商,探讨研究,最终才为该队选择了东山矿西采区7号下左一工作面做为首采面,这个面储量大,走向长,倾角小,地质条件好,既能满足智能工作面采场的需要,又不影响矿采场正常接续。
在设备选型方面,虽然采机的型号早已确定,但如何配套也是经过公司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的。为方便操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决定了智能面转载机配套选用自移装置,保证在采煤过程中快速推进转载机。工作面溜子选用张家口煤机制造的高低速刮板输送机,该设备低速启动达到正常运行后可自动跳转为高速,实现大扭矩启动、高速拉货。
在工程设计方面,公司副总工程师张平亲自操刀,为工作面出设计做指导,将西采区7号下左一工作面由设计之初的左一巷为下巷,左零巷为上巷进行互换,工作面运输机采用薄煤层高低速溜子反拉,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将西采区主运皮带由6条优化成4条,提高外围皮带开机率,达到了减人提效目的;针对原来管 水质、水量、水压无法满足智能化综采设备用水需求,创新利用废弃巷道单独砌筑一处容量为200立方米净化水池,单独铺设四寸钢管专用供水管路,采用动力供水,满足了智能面设备用水需求。
所谓“人心齐、泰山移”,东山矿智能化工作面是一条汇集着从公司领导到一线采煤工所有人智慧和汗水的智能化工作面,它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智能化生产大势所趋,只要在探索中,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一定能尝到智能化生产带给人们的便利和甜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