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神话了的安全配置,急需我们正确看待!

在选购车辆时消费者除了注重钢板厚度、防撞钢梁强度以及安全气囊数量等被动安全配置外,还会把ESP作为衡量车辆是否值得购买的一个重要标准。大家似乎认为拥有ESP就绝对安全了,而对于ESP怎么保证行车安全、工作原理是什么并不了解。车叔认为正确认识ESP对于安全行车至关重要,那么今天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ESP的那些事情。

什么是ESP

从狭义的范围来说,ESP特指德国博世公司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但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任何能使汽车车身稳定的电子系统都可用ESP来代指,所以你也就不用纠结为什么宝马的动态稳定控制系统叫DSC,而丰田却叫做VSC了。

ESP主要由控制单元和各类传感器组成,正常工作情况下,ESP系统的各个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侧向加速度等传感器)会给源源不断给ECU提供信息。当汽车出现侧滑或甩尾征兆时,ECU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判断汽车是处于转向不足还是转向过度,进而对液压单元传达指令,控制相应车轮的制动力分配。同时ECU还会控制发动机使其减少输出功率,最终达到稳定车辆,避免车辆甩尾及侧滑的效果。

ESP并不适用所有环境

不可否认,ESP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汽车主动安全配置之一,它可以极大的辅助驾驶员保障车辆的稳定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ESP也会影响汽车的正常工作。

01、当车辆陷入泥地或越野时

当出现陷车和其他越野驾驶情况时,需要适当的车轮打滑来输出动力帮助脱困以及攀爬。这时候ESP避免车轮打滑的特性就帮了倒忙。所以越野驾驶以及陷车的时候,需要关闭ESP。

2、在雪地爬坡打滑时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仅仅是在雪地坡道起步时可能需要短暂关闭ESP,因为这时候车轮的附着力比较低,非常容易发生打滑空转。当有车轮发生打滑空转时ESP会介入,限制发动机动力输出,并且会对空转的车轮加以制动,这样的话反而不利于起步。

3、安装防滑链时

寒冷北方的小伙伴在冬季会给车轮安装防滑链,这时候也需要把ESP关闭。因为在安装了防滑链以后,车轮的转速传感器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会失准。这种情况下行车电脑不能准确地判断当下车轮的状态,会导致ESP系统频繁介入或者出现故障代码。

它很重要,但不要迷信它

人们在安全问题上特别容易走极端,这造就了关于“ESP鸡肋论”和“ESP万能论”的争议。诚然,在众多的测试与日常驾驶中,ESP系统挽救了许多面临失控风险的车辆,它的能力不容忽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ESP只是众多安全配置中的一员,包括牵引力控制、电子制动分配、变道辅助、安全带、安全气囊等在内的诸多系统,共同组建了汽车的主、被动安全体系。

正是这些防护措施的通力合作才会对行车安全起到全面防护,而仅仅靠一个ESP是无法达到全面的安全防护。车叔认为任何过度的忽视与吹捧都是不成熟的,请记住“它很重要,但不要迷信它”。

车叔点评: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将汽车ESP系统作为卖点来宣传,尤其是当一款车全系标配了ESP时,更会被冠上“良心”的名声。在这庞大的商业宣传攻势下,小小的车身稳定系统似乎被过度神话了。正确看待ESP,它只能作为挽救失误的辅助措施之一,并不能突破物理极限力挽狂澜。所以,安全驾驶才是平安行车的唯一保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