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朱由校
自来各种笑谈说天启皇帝朱由校目不识丁,不学无术,从不顾惜万里江山,却只爱玩弄木匠的刀锯斧凿,沉醉于制作木器,是个名副其实的“文盲天子”、“木匠皇帝”。
而细读明熹宗所发出的谕旨,不由得让人很是怀疑这种说法,感觉更像是大人先生们对朱由校赤裸裸的污蔑。
天启四年的年底,朱由校要过二十岁的生日,蓟辽督师孙承宗以前做过朱由校的老师,他有三年没有见过这个皇帝弟子的面了,他热切地想回京恭贺朱由校的生日,顺便与皇帝和中枢商讨边关的军务。
于是,孙承宗便从边关启程回京,同时快递了一份奏疏给朱由校。
孙承宗在奏疏中称,“臣奉违天颜三年,当此普天嵩呼之日,不胜瞻恋。今阅历蓟边,去京数百里,拟于十二日入都门,十三日早朝,十四日与同官恭贺万寿。另日面奏机宜,与文武商榷可否,事毕回镇。”
孙承宗详细地 告了他很紧凑的日程安排,按理说朱由校应该给老师这个面子,君臣师生相聚热热闹闹、其乐融融不好吗?
然而朱由校却没有答应孙承宗的请求,他发谕旨给兵部称:
“督师辅臣,既膺重任,未奉明旨,亲历蓟辽,且以朕寿节为名,欲入京随班申贺。”
“擅离信地,非祖宗法度所容。倘中途有意外之变,关门有仓猝之虞,相继调度,将属谁乎!”
“兵部即速马上差人传讯枢辅,马首即东。真有密计,何妨便宜进封?朕志以灭贼为期,必不从中牵制。”
兵部派快马把孙承宗拦在路上,传达圣意,孙承宗望京兴叹,无奈地只能返回驻地。
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朱由校心思缜密,言之有物,分得清轻重缓急,绝不以自己的寿诞为由耽误军国大事。
天启五年,朱由校亲自审阅各省乡试所录取举人的试卷汇编。当他看到其中几个省的策问试卷,不禁勃然大怒。
朱由校给内阁下谕旨称:
“朕览各省试录,有湖广、江西、山东、福建策问内,横语粗狂,任情恣肆。兼有诋毁朝政,讥刺朕躬,逞诡谲之词,是非任其颠倒,纵雌黄之口,污蔑罔所顾忌。”
“皆因彼时大臣,招权纳贿,主持于中,故各省考官,颐指占风,附会于外。”
“朕思辽疆未复,黔省未定,正君臣励精求治之时,亦士子摅忠吐欵之日。舍实政而勿询,徒凶人之是悦,壤作人之盛典,失祖宗之美意。好生可恨,难以姑容。”
“传与吏部,即将正副考官八人都着降三级调外任用,聊存解網之仁,用作维新之治。”
各省在秋天举行乡试,举人们次年春天就要在京城参加会试,通常皇帝能有兴趣看看状元的试卷就不错了。
而朱由校等于是提前介入,亲自阅读各省乡试所录取举人的策问试卷,希望发现一些经世纬国之才,而让他失望的是,这些文官集团的候任者对于治国实务一窍不通,只晓得诋毁诽谤,颠倒是非。
虽然在这件事上,朱由校非常生气,但是他只惩罚了正副考官八人,并没有提及要惩罚胡言乱语的士子,可见朱由校并不是个暴君。
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青年朱由校没有跑出紫禁城去胡作非为,而是把自己关在宫墙以内,按自己的爱好摆弄一些木器构件,又是什么过错呢?
无非是文官集团从骨子里鄙视匠作之艺,不满意朱由校没有做个他们心目中的明君,故意借此抹黑朱由校罢了。
有明一代,始终持续着皇帝与文官集团的之间的相互抗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而已。
那么,我们再看看,朱由校玩木工活究竟玩出了什么花样呢?
与其同时代的太监刘若愚在《酌中志》有一段关于朱由校利用水力液压原理制作出一套精巧的微缩喷泉系统的描述:
“(天启皇帝朱由校)又极好作水戏,用大木桶大铜缸之类,凿孔创机,启闭灌输,或涌泻如喷珠,或澌流如瀑布,或使伏机于下,借水力冲拥园木球如核桃大者,于水涌之,大小盘旋宛转,随高随下,久而不堕,视为嬉笑,皆出人意表。”
就是放在现在的理工科大学里,机械制造专业的本科生在毕业设计时能够做出这样一件作品,指导老师也要给评个“优”吧。
一百余年后,清廷花费民脂民膏在圆明园建成大水法喷泉群,当水流急涌喷溅,上至帝后,下至王公大臣,一片欢声雷动,但又不明白其所以然,只觉魔幻十足。
而天资聪颖的天启皇帝朱由校生前身后被人诟病,活得窝心,死得神奇。
天启七年八月,正如同他的先辈正德皇帝朱厚照一样,朱由校莫名其妙地在水里呛了一下,一个抡得动斧头、锯子、刨子,精力旺盛的年轻人便一命呜呼了。
这西苑的湖水啊,到底有多深?!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