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橙衣战士”助城市“重启恢复”

江城街巷,保持洁净;生活垃圾,定时清零;消毒杀菌,不辱使命;隔离战场,主动请缨。

他们与垃圾为伍,与恶臭相伴,挥洒千滴汗;他们朝扫晨曦,夕拾晚霞,铺开城市千重锦。

武汉市3.8万名连续奋战的环卫工人,在城市“重启恢复”之时加倍努力,“橙衣战士”正在多条战线上冲锋陷阵。

马路作业 车少人稀不停歇

3月24日清晨6时,熊汉明驾驶洒水车来到武昌尚隆北路,将机动车道上的树叶和灰尘冲向路边人字沟。蔡克秋紧随洒水车,用扫把将人字沟的树叶赶在一起。接着,对马路两侧人行道进行大扫除。

熊汉明和蔡克秋,均为武昌积玉桥街环卫所职工。“唰唰”洒水声、“沙沙”扫地声,将城市从睡梦中唤醒。

“路上行人稀少,临街门面没有开业,人为垃圾少,但路边栾树的蒴果还未落净!”蔡克秋清扫两个半小时,400米路段清理约120升蒴果和树叶。上午8点半,大汗淋漓骑车离去。回家过完早,她再捡拾路面零星垃圾。

“路面清洗保洁,现在更不能有丝毫马虎。”积玉桥街环卫所质检员陈胜兰说,她每天要巡查辖区10条道路,发现路上有小片香樟树黑果,就会通知水车冲洗,确保路面干净整洁。

54岁的易国云、易庆云双胞胎兄弟是江汉区环卫工。25日清晨,他俩骑自行车赶到3公里外的停车场,驾驶洒水车赶往汉口火车站旁的银墩街。易庆云使用喷壶,对沿路垃圾桶喷洒84消毒液,易国云驾车缓缓前行冲洗马路。上午两个半小时,兄弟组合冲洗了银墩街、金墩街,并对近百个垃圾桶进行了消毒。下午,这对兄弟组合再次上路洒水消毒。

“只有我们不断重复,马路才会保持洁净,重启的城市才会更加安全。”易庆云说。

武汉市城管执法委介绍,马路清洗保洁作业,继续严格执行“武汉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并加强对垃圾桶、果皮箱,废弃口罩垃圾桶和重点部位进行“点对点”消毒。

转运垃圾 再脏再苦不言累

挂上垃圾桶,启动液压装置,链条带着垃圾桶半提升并翻转,一个垃圾桶被清零……半小时后,李坤清空10桶垃圾。

3月25日清晨,55岁的环卫工李坤驾驶电动自卸三轮垃圾清运车,到江汉区民意街天仁社区转运垃圾,该社区有1000多户,摆放有41个垃圾桶。“目前居民生活垃圾略有减少,但一天清运四趟次数不变,确保垃圾日产日清!”

李坤将垃圾送至友谊路固体废弃物转运站。此时,转运站保洁员杨克平正身背手动喷雾器,对垃圾清运车进行消毒。转运台上,清运车举箱卸下垃圾,自动喷淋装置对车辆消毒,李坤驾车驶出时,杨克平再次对驾驶室和司机进行消毒。

“人工消毒是新增环节,我每天要消毒80多车次。”杨克平说,垃圾转运环节,消杀作业比以前要求更高。

转运站收集的生活垃圾压缩进垃圾箱后,由57岁的司机罗伟驾车送往40公里外的新沟垃圾焚烧发电厂。罗伟是江汉城管固体废弃物管理中心的司机,正常情况下,他连续工作4天休息2天,但中心不少人被抽调去转运应急物资,他已经两个多月没有休息。

钩开污水井盖,对着井口消毒,从车上搬下吸粪管道……3月24日下午3时许,汉阳区滞汉人员临时集中安置点,区公厕管理站59岁的清掏工朱忠桥忙着抽吸污水。该安置点安置点没有下水,设立了5个化粪罐,日产污水50吨左右,一辆车只能装5吨,两辆吸粪车每天各转运5趟。

朱忠桥所在的清掏班组,除负责辖区公厕疏通和排泄物转运外,还承担泰康同济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排泄物转运。朱忠桥说,疏通公厕需要经常下粪窖,脏活儿累活儿很多人干不了,“今年6月我将退休,如果公厕疏通缺人手,我愿随时返岗!”

协同突击 到需要的地方去

战“疫”高峰时,武汉2400余名环卫工人进驻14家定点医院、16所方舱医院和400多个集中隔离点,开展清扫保洁、消毒杀菌,转运垃圾,收集处理排泄物。

为方便清洗武汉客厅方舱医院150多个移动公厕,张文斌等环卫工人剃光了头;在汉阳国博方舱医院,环卫工李志威的手掌对消毒的酒精过敏开裂,鼻梁被N95口罩勒出血,他坚持干满15天才出舱。

目前,仍有部分“橙衣战士”身穿防护服奋战在抗“疫”前线。

“2月22日,我来不及与家人商量,就从硚口赶到江夏汤逊湖畔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人员隔离点。”3月25日,正在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隔离点搬运垃圾的环卫女工熊秀兰说,12名来自硚口城管二所的环卫工,负责将该隔离点密切接触人员的饭盒等生活垃圾消毒,并搬运到垃圾转运车。

该隔离点最高峰时有1400多人,随着解除隔离人员日益增多,需要处理的被絮、床单也越来越多,有时一天要消毒、转运120多桶垃圾。熊秀兰说:“进驻隔离点一个多月,不能照顾家里,但与疫情作战,总得有人付出。”

“转运定点医院医疗废物,每天要跑100多公里!”3月25日下午,刚从协和医院西院装载医疗废物的司机李红军介绍,四辆车每天将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协和医院西院的医疗废物,运往30公里外的武汉千子山应急医废处理中心处理。

李红军是蔡甸区城管执法局环卫中心职工,2月23日,该中心10名司机和10名清运人员组成突击队,驾驶10辆医废转运车,协同转运火神山等定点医院的医疗废物。“近来医疗废物越来越少,协助做好定点医院医废处置工作,我和同事很有信心!”李红军说。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