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陈贵铨与92岁的曹开贞是慈溪市仅剩的12位抗战老兵中的两位。
9月17日上午,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过后,明媚阳光普照大地,两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在慈溪市绿马甲老兵服务队的志愿者陪同下走进慈溪市消防救援大队,以“实地授课”的形式带领一众“95后蓝朋友”追忆往日峥嵘岁月,感悟崇高革命精神。当天,二老还被聘请为消防救援大队“思想政治教育编外指导员”。活动期间,两位老兵还送给消防救援大队一条具有70年历史的战役时期皮带,弥足珍贵。
红旗飘飘,我们一起唱国歌聚士气。
自古军中男儿有血性,革命情怀永流传。迎接两位老兵的是慈溪市消防救援大队全体指战员方阵,阵阵掌声响彻营区上空,浩然正气油然而生。93岁老兵陈贵铨、92岁老兵曹开贞接下了后辈送上的鲜花,并入列方阵,一起“升国旗、奏国歌”。随着指挥员的口令下达,3名护旗手迈着坚实而矫健的步伐走向升旗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营区上空冉冉升起,两位老人和全体指战员列队整齐,精神饱满,庄严肃立,向升起的国旗敬礼,表达了对伟大祖国的崇高敬意。
在随后的默哀中,曹开贞老人一直颤抖着身躯,边上的志愿者关切地询问他,是否身体不适,而曹爷爷却开玩笑地说“我‘心脏病要发了’,太激动了。”曹爷爷深情地说:“作为一名革命老兵,我深深怀念那些曾经并肩作战过,却已经牺牲了的战友们,我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烈士遗志,发扬烈士革命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老人慷慨激昂的发言也进一步激发了指战员们的自豪感和使命感,纷纷表示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爱国奉献、扎根队伍的无私情怀,将士气凝聚到一个新高度。
新颖装备,我们一起感受时代进步。
陈老和曹老在革命后辈的搀扶下,参观了陈列在一旁的各种救援器材装备和车辆。相对于早时的“小米加步枪”,现在的器材装备已经是“天壤之别”了。“这是液压扩张剪,一般用于车祸时扩张空间的……”“那是躯体固定气囊,固定身体躯干受伤的人的。比如,地震时人的脊柱、腿断了,就是用这个固定住再转移的,避免二次伤害。”为了让两位革命老前辈能够清楚了解装备用途,负责讲解的蓝朋友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进行解释。“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这是陈老在听完每一个器材介绍后都不忘叮嘱消防员的话语,很简短,却包含了老一辈对后辈们的殷殷关切。
在参观了大队的一体化俱乐部、荣誉室、走廊廉政文化板块后,一众人对于现在营区生活条件的提升改善也是颇为感慨。“跟我们那时候是没法比了,现在好,真的好,吃饱穿暖睡好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二老在时隔40多年后再次走进红门,感怀消防队伍的时代变迁。
往昔岁月,我们一起听党言感情怀。
在电教室内,大队党员、指战员有序地端坐在座位上,聆听着革命战斗英雄讲述当年激烈的战斗故事和入党经历。陈老回忆起了自己家庭在国民党统治期间饱受欺侮,13岁就走上了革命道路,跟着浙东游击纵队指导员学识字,当通讯员,后来又随部队北上抗日。在一次残酷的战争中,炊事员烧了百多人的饭,来吃的却只有13个人。讲到战斗最激烈的时候,陈老甚至开始用手比划“战术动作”,还取下眼镜。大家也看到了陈老右脸因战负伤的“义眼”,加上胸口满满当当的军功章,陈老当年无畏、果敢的杀敌场景仿佛真实地映入指战员们的眼帘。陈老表示,今年是九一八事变九十周年,作为一名亲历过100多场战役的军人,他的心情很难平静……他寄语新时代的年轻消防员:“只有团结才能取得胜利,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
“今天,我30岁,我只有30岁。”曹老很激动,简短讲述了自己的当兵历程,时刻念叨着“自己一直的理念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今天的消防行让曹老回到了60年前,曹老“青回”了。
【链接】:
陈贵铨同志1929年1月生,1944年6月参加浙东游击纵队三支队,历任班长、排长等职。1952年以连级干部转业,在江西上饶任轧板厂厂长。1962年12月辞职回乡。曾因战负伤(摘除右眼),评为七级(原三等甲级)伤残军人。
曹开贞同志1930年7月生,1942年7月参加村儿童团;11月参加莒南县大队,任战士。1948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后调二纵工兵营,历任班长、副排长、排长。1959年1月,到洋山裘家村务农。1975年3月始,先后在洋山中学及中学校办厂、县教育仪表厂工作。1987年9月,任浒山中学副主任科员。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