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随着黔张常铁路的第一列列车鸣笛驶出,标志着由中铁四局承建的黔张常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湖南省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重庆市黔江区等3省5个市州,由此跨入高铁时代。
黔(江)张(家界)常(德)铁路是国家铁路“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国家八纵八横铁路 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湘西北、鄂西南和渝东南三省市交界地带,线路西接渝怀铁路黔江站,途经重庆市黔江区、湖北恩施州咸丰县、来凤县,湖南湘西州龙山县、张家界市桑植县、永定区,在张家界市与焦柳铁路衔接,之后经桃源县到达终点常德市,正线运营长度339.42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由中铁四局施工的黔张常铁路7标正线全长37.136公里,是全线各标段中隧道里程最长(隧道10座,25.246公里),专业最多(隧道、桥涵、路基、站场、站改、四电、制梁(枕)轨道等专业全部涵盖)的标段。
攻坚克难保节点
“喀斯特地质是全标段25座隧道的标配,尤其三分部的吴家山隧道有页岩气,四分部高村隧道有熔洞、突泥,安全、质量、进度时刻都牵挂着我们的心,每天我们都要现场看一遍地质情况”中铁四局黔张常项目经理部常务副经理王伟回忆道。
2015年3月项目进场后,经理部根据隧道地质情况,组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确定了全部隧道全部采用机械流水线作业,在各隧道配备了地质雷达检测台车、水沟电缆槽台车、二衬液压台车、挂布台车、仰拱液压台车、开挖台车、初支湿喷机械手、养生雾炮等工装设备等7条机械化、流水化施工作业线和大功率机械设备,隧道施工有序推进。
三分部施工的吴家山隧道有页岩气,如果防护不到位,会出现施工人员中毒,另外遇到明火会引起爆炸,建设人员听到隧道特殊环境时,都不敢进隧道,为此一公司专门派出技术专家组到现场进行研究,制定了探测、防护、预警、施工的施工流程,购买了专业防毒设备,购置了特殊的钻头,对所有设备进行了绝缘保护,但还是没人愿意进隧道,为了降低建设者的疑虑,项目经理郭立军亲自带领员工到隧道施工,通过5天的尝试,打消了建设者疑虑,隧道施工有序推进。
四分部高村隧道初期地质围岩良好,建设速度超过了计划工期,可在隧道掘进到35%的时候,随着一声爆破声,涌出来的泥足足有上千吨,并且还在顺着隧道口往外流,项目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各项设备紧锣密鼓将隧道清理后,准备大干时,发现隧道内有熔洞,刚开始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但越往后越多,原本隧道施工进度比计划工期提前30天,可在隧道施工中出现了100余个熔洞和多达10000余方的突水突泥,让这条2372米的隧道“走”了720天实现贯通,当隧道贯通时,建设者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信息化管理保安全
“智慧管理是必然,利用大数据保安全既能节省人力,又能提升安全管理,各单位要尽快应用到项目管理中,把这套做法推广出去”沪昆(湖南)客专公司黔张常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张泉山组织全线11个标段到中铁四局张家界制梁场观摩时说道。
黔张常铁路7标10座隧道,是全线隧道最多的标段,Ⅳ、V级围岩占隧道总长的80%,安全风险源多,安全控制难度大,为了确保安全有保障,经理部根据局信息化管理成熟经验,结合项目情况集电子施工日志与检验批平台、工地试验室信息管理平台、隧道仰拱沉降自动化监测系统、隧道围岩自动化量测信息系统、拌和站信息管理平台、智能张拉与智能压浆系统、安全隐患排查系统、成本管理系统、技术生产管理系统、梁场生产管理系统、路基断面沉降观测系统、车辆GPS定位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过磅影像系统、龙门吊行走监控及预警等16个系统整合为一体的信息化中心,每时每刻实现对全管段、全方位、全过程不间断的监控共排查,消除I级隐患33起,II级隐患350起,III级隐患1599起,IV级隐患287起,确保了安全生产,实现1747天安全“零事故”。
2017年9月1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在中铁四局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部信息化中心调研时说到“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施工生产是必然,要坚持科研创新,让技术管理渗透到施工管理的每个环节,为铁路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大力推广”。
科技创新提效率
“我们施工的7标涉及8个专业,累加起来有近千道工序,当时看到各类图纸,技术人员都有些退缩了,针对每一项专业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召开了100余次专业会,最终根据专业,我们成立了‘人才培养基地’分小组进行技术创新”黔张常7标经理部总工程师林果回忆道。
四电接口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接口工程的好坏不仅影响站后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和进度,还会对主体工程的成败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对全线的调试、运营和安全构成影响。经理部组织技术骨干,成立QC专项攻关小组,针对接触 基础预埋螺栓定位装置进行攻关,研发了定位工装,通过多次的现场实验和检测,该工装对接触 预埋螺栓精准定位,实体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经比对创新的预埋螺栓定位装置比传统的提高人工效率达30%。
隧道开挖是安全隐患最大的工序之一,为了降低安全风险,经理部加强科研力度,立项《隧道机械化施工技术研究与凿岩设备研制》课题,通过反复试验,研制出了CL102型自行式两臂一篮凿岩台车,并由黔张常铁路项目部在高村隧道、贯平隧道、吴家边隧道进行了现场试验,单孔成孔速度比人工钻孔的速度高4倍。2017年6月29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科技设计部组织10余家单位40余名专家到现场论证通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