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重集团6名高管被查 都是山西人
据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范卫民的问题包括“违规发放津补贴,虚 冒领奖金,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接受他人提供的房屋装修服务”“在干部职务提拔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为亲属在职务提拔方面说情打招呼,为谋取人事利益给予他人财物”“落实国企改革决策部署不力,违规设立子公司,违规实施建设项目,违规招投标,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风险”“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等。
公开简历显示,范卫民,1963年生人,山西临猗县人,毕业后一直在太重集团工作,到2020年5月被免职为止,范卫民在太重集团已工作了35年。其间,范卫民历任太重集团质检处技术科科长、技术质量部部长、减速机分公司经理、齿轮传动分公司经理、榆次液压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太重集团党委常委和董事等职务。
与范卫民同日被查的王创民,比范卫民大一岁,也是山西临猗县人,在太重集团工作了38年。值得注意的是,王创民与范卫民在太重集团的履历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太重集团期间,王创民历任太重质检处技术科科技员、科长,质检处副处长,技术质量部副部长,太重集团总经理,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太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等职务。2020年2月,王创民调离太重集团,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正厅长级),转任不过半年即被查。
在王创民和范卫民两名董事之后,太重集团在三个月内陆续又有4位高管被查,分别是太重集团副总经理杜美林,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曾任太重集团副总经理的张克斌,太重集团原总经济师曹纪生,太重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张志德。
此前多次巡视问题已露端倪
连续多名高管被查,太重集团怎么了?据公开资料,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械制造企业,是中国最大500家工业企业之一,属国家特大型重点骨干企业。
早在2015年,山西省委专项巡视六组曾这样向太重集团反馈巡视情况:领导班子结构不尽合理,个别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担当乏力,执行不力。集团纪委监督责任落实不够,纪检干部配备薄弱,力量不足。集团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权力清单不明确,所属公司在设备采购招投标方面存在违规违纪、靠山吃山、利益输送问题;企业改制过程不够规范,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劳资管理欠账多;对被改制企业监督不到位。企业转型发展还比较缓慢。
而在2020年1月,山西省委巡视组向太重集团党委反馈了巡视意见中,又提到了太重集团存在班子建设有差距、重大决策不科学、混合所有制改革缓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标准宽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存在、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禁而未绝、一些分子公司财务管理混乱、工程项目、物资采购存在廉洁风险、选人用人导向不鲜明等诸多问题。
对于这次巡视整改的情况,太重集团进行了公布。其中提到,针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标准宽松的问题,已巡视移交16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问题线索,已办结15项,办结率为93.8%,给予党纪处分4人,提醒谈话36人,诫勉谈话16人,通 批评6次,清退违纪所得资金18792元。针对违规经商办企业问题禁而未绝的问题,已对2016年以来查出违规经商办企业案件全部进行处理。对供方资格进行重新评定,选取72家供方单位,对涉及的157名法人及股东个人身份信息进行核查确认。
虽已整改,但在近日关于范卫民“双开”的通 中,仍指出了不少巡视意见中提到的问题。此外,据太原晚 道,近年来,太重集团“负担”沉重,出现亏损,仅2019年集团亏损额便逾10亿元,集团负债率超80%,被列为山西省属国企改革脱困的重点“攻坚对象”。
国企干部贪腐怎么治?
曾有专家指出,传统国企高管“亦官亦商”的性质不仅容易让企业内部行政色彩浓重,形成“一言堂”;同时,也容易使国企干部与政府部门形成利益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确立清晰明确的产权归属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做到政企分开。
在去年审议通过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就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提出要求。今年政府工作 告中提到,2021年,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企改革正当时,在这个过程中,国企高管也该回归正位。正如《人民日 》曾在人民时评《国企改革必须搬除腐败绊脚石》中所说,深化改革与反腐倡廉应当同步推进,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让领导干部与高管不该支配的资源回归社会、回归公众、回归市场,才能为国企发展奠定长久之基。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