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破青天锷未残 打造津门新“名片”

——写在天津117大厦刷新中国北方第一高度之际

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117大厦夜景

新华 武汉9月18日电(程超 江敏 范宗臣)六年铸一剑,今日展新颜。经过六年多奋战,9月17日,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117大厦主塔楼核心筒第84层混凝土浇筑完成,标高达到416.91米,一举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建筑物。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中建三局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华元说,这原本是古代诗人的瑰丽想象,而中建三局将这美丽诗文又一次变为现实。

刺破青天锷未残

在天津滨海高新区,117大厦就像一把巨剑直刺云霄。大厦设计为地下4层,地上117层,高597米,总建筑面积84.7万平米,是天津高新区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综合配套区中央商务区主体建筑,是一座集甲级办公、酒店、旅游观光和精品商业于一体的特大型超高层摩天大楼。

乘施工电梯至楼顶,天津旖旎风光尽收眼底。中建三局天津117大厦项目执行总经理侯玉杰说,目前项目主塔楼正以最快两天一个结构层的速度攀升,预计明年主体结构封顶,届时天津117大厦将以597米的高度成为中国结构第一高楼。

在高耸入云的楼顶,侯玉杰如数家珍般介绍,该工程自2008年9月10日开工建设以来,作为天津117大厦的总承包方,中建三局在6年时间里攻克了无数施工难题,创造了一项项中国“之最”、世界“之最”:

597米——中国结构第一高楼;

120米——国内房建领域最长桩基;

210吨——国内单根最重防屈曲钢支撑;

84.7万平方米——创摩天大楼建筑面积世界之最;

6.5万方——超高层建筑混凝土底板世界之最;

578米——全球最高通道塔;

594米——单井道运行高度世界之最;

3兆帕——超高层建筑水管压力世界之最;

45平方米——超高层巨型柱截面尺寸世界之最 ;

564米——全球最高室内游泳池;

579米——全球最高观景平台。

“天津117大厦项目应用了BIM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项目实现全过程控制图纸质量,重点解决专业管线综合碰撞问题,从而优化设计,达到提高现场施工方案的合理性,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控制施工进度,确保和提高工程整体施工质量。”项目总工程师余地华说。

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117大厦大底板浇筑

“空中楼阁”现云端

六年来,117大厦并没有像一般建筑物那样搭设脚手架。在大厦纤细的身体上,但见一座高20米左右的“金刚罩”包裹着大楼核心筒顶部,仿佛一座“空中楼阁”横亘云端。

没有脚手架,怎样施工?侯玉杰解释道,工人施工就靠这个“空中楼阁”。他说“空中楼阁”是由中建三局自主研发、获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的全国面积最大的核心筒顶升模架系统——“模块化低位顶升钢平台模架系统”,由钢平台、挂架系统、液压支撑系统、模板系统、防护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组成。这个长35米、宽32米、最大高度21米、重约1100吨的“庞然大物”有4层楼高,可同时进行3层核心筒立体施工,实现流水作业、无缝对接。该系统将随117大厦主塔楼顶推至597米高空,创“中国北方第一顶”。

钢平台每平方米最大承重1吨,可放置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成为一个偌大的“空中堆场”。此外,平台上还配有液压系统控制室、设备房、休息室和卫生间,可供施工人员休息使用。

挂架系统是工人作业平台,采用镀锌钢板 全封闭,杜绝了高空坠落的危险。

4个大行程液压油缸是整个模架顶升的引擎,通过4根钢立柱撑住整个模架系统,立柱高达19米,扩大了立体施工的楼层数,破解了超高层核心筒结构快速施工难题。

为了保证模架系统更加安全有效运行,中建三局对模架主要杆件进行应力监测,可有效掌控模架的“身体状态”,确保模架使用安全。

中建三局承建的天津117大厦刷新中国北方第一高度

“云梯”送我上青天

垂直运输,是超高层摩天大楼施工的一大难题。

天津117大厦主塔楼需混凝土19.1万立方米、钢筋4万吨、钢构件14.3万吨,高峰期施工人员多达2500余人,垂直运输压力巨大。尤其是将来塔式起重机拆除后,大量的建筑材料、施工垃圾和作业人员都靠“华山一条路”——施工电梯,导致“下面上不去,上去下不来”,排队等候动辄一两个小时。

除了高效运输,与传统施工电梯布置相比,通道塔电梯集中布置,不但可节约材料和机械设备的堆场,破解繁华地段超高层建筑施工场地有限的制约,而且减少了传统室外电梯分散布置对施工的影响。

筑梦云端,圆梦津门。不久的将来,天津117大厦将成为中国京津地区城市的全新地标和天津市的靓丽“名片”。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