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宏村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企业供图
新时代企业需要高质量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农村普遍比较贫困,当时胡士勇所在的孟巷村(现为华宏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1000元。胡士勇受命回孟巷村发展村级经济。回村后,他利用民居办起了焊接厂,生产液压打包机,跑业务、攻技术、出产品,第一年就为村里创收18万元。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他看到有人在用一种原始的方法回收铁刨花。这种充满安全隐患的操作方法,催生了他的创新灵感,萌生了如何用安全、高效的机械设备来替代的想法。
他苦心钻研,请来国有企业专家一起探讨,通过上百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斗,终于试制出第一台全自动废金属液压打包机,由于该设备广泛应用于资源回收利用,刚进入市场就受到热捧。随后他又紧紧抓住市场机遇,扩建厂房,购置设备,打出了“江阴华宏液压机械厂”的牌子,将机械产业培育成一个村的起家产业,进一步奠定了村级经济大发展的扎实基础。
经过20余年发展壮大,现在,靠机械制造起家的华宏集团已成为国内废旧物资回收机械行业的知名企业,也是国内最具规模的金属液压打包机、金属剪断机生产基地,具备年产4200台套大中型液压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产品广泛用于物资再生,废物利用,循环经济等行业,多年来一直占据行业首位。2011年12月20日,公司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物资再生利用设备制造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
新时代,企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胡士勇说:“对企业而言,要想高质量发展,就要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从现在的‘制造’向‘质造’进军。要让品质有明显改变,技术有明显提高,附加值有明显提升,实现效益上的明显改变。”
村企协同发展的“苏南模式”
华宏集团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华宏村的经济崛起,开启了村企协同发展的“苏南模式”。何谓“苏南模式”,用胡士勇的话来说,“苏南模式”就是基于江南地区地少人多的现实,光靠农业难以致富,于是发展乡镇工业,改变农村面貌的模式。
自胡士勇担任华宏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坚持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既要解决老百姓不再耕地后的就业问题;又要为老百姓提供创业条件,增强发展动力;还要发展服务业,让老百姓享受美好生活,实现同步发展。
“土地流转后,老百姓拥有了租金收入;没有土地的约束后,他可以从农民转向工人,到企业去上班,实现就业。这样一来,他们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就业机会,有了固定收入,解决了一家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农贸市场做买卖,自主创业。”胡士勇说,现在,不光华宏集团实现了发展,华宏村的老百姓也收获了实惠。
据了解,2017年,华宏村共完成工商开票销售204.5亿元,上缴税金1.6亿元,村级收入 5300万元,村民福利投入近2000万元,村民年均可支配收入42380元,实现了由贫困村到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成功跨越。
非常看好西安发展前景
“对企业来说,西安是一个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城市。”胡士勇表示,今年,华宏集团在西安有了扩张式的发展。从今年上半年来看,我们在西安的销售部已经完成了全年制定的销售目标。这缘于西安经济的整体崛起,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在胡士勇看来,对企业来说,西安拥很好的资源优势。“西安有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我们跟西安也有很多合作,比如我们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的紧密合作,就是着力提高有色金属的品质,这需要极高的科技水平,当然也产生了明显效果。此外,西安的高校多,人才多,为此我们已经和西安交通大学有了一些合作。”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内容及图片转载于互联 、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内容涉及版权,请您尽早时间联系jinwei@zod.com.cn